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
2023-10-26 22:41:17 2
專利名稱: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氣壓應急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尤其適用於本發明人在實用新型申請No.88216447.3中公開的汽車制動裝置。
實用新型申請No.8821644.7.3中公開了一種新型汽車氣壓應急制動裝置,其中制動氣室採用了結合型氣室,結合型制動氣室如
圖1所示由前叉(27)、調整螺母(26)、推桿(13)、防護罩(14)、密封圈(15)、導向套(16)、氣室前殼(17)、前腔進氣口(18)、前腔(19)、膜片(20)、彈簧(21)、(28)、氣室後殼(22)、後腔進氣口(23)、後腔(24)、卡箍(25)等零件組成。氣室前殼(17)、後殼(22)和膜片(20)由卡箍(25)壓緊,分隔成兩個氣室。螺旋彈簧(21,28)裝在氣室後殼(22)內,所述彈簧(21,28)一端頂住氣室後殼(22)的底部,另一端通過一個墊片(29)作用在膜片(20)上,氣室後殼(22)上有後腔進氣口(23),氣室前殼(19)上有前腔進氣口(18)。
根據該實用新型,當車輛正常行車時,壓縮空氣進入制動氣室(6)的前腔(19),使彈簧(21,28)處於壓縮狀態;當車輛制動時,氣室前腔(19)的壓縮空氣被放掉。同時在氣室後腔(24)通入高壓空氣。於是,氣壓力和彈簧(21,28)的彈簧力疊加起來作用在膜片(20)上。從而推動推桿(13),帶動制動臂旋轉而使車輛制動。
因為彈簧(21,28)參與了制動,由於彈簧特性在制動時產生振動,彈簧的振動將作用在膜片(20)上,而使制動氣室(6)的推力隨之變化。這就在制動車輛的同時產生了防止車輪「抱死」的作用。避免了輪胎與地面的打滑。而使車輛制動距離縮短10%左右。同時也避免了車輛制動時的側滑和甩尾現象。
但是,在該實用新型中,由於在車輛制動時,是將前腔的壓縮空氣完全放掉,制動彈簧和壓縮空氣的合力作用在膜片上,而產生一個過大的制動力,而當後輪制動力過大超過路面附著極限時,將容易出現車輪抱死的情況,這時如果汽車稍受一點側向力,後輪即側滑而發生甩尾現象。而且容易出現前後輪比例失調的問題,影響制動效果。另外,解除制動時活塞不靈敏。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尤其適於用實用新型申請No.8821644.7中公開的汽車制動裝置,其克服了該裝置存在的問題,提高了汽車制動的防抱死功能,使前後輪制動比例適當,提高了制動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該制動裝置採用結合型氣空,包括活塞和彈簧,制動時氣壓力和彈簧力的合力作用於制動活塞上,該控制系統包括氣源,貯氣筒,腳制動閥,第一快放閥,氣控換向閥和手動閥,其特徵在於該控制系統還包括第一減壓閥,第二減壓閥,梭閥和第二快放閥,第一減壓閥設於手動閥和氣控換向閥之間,第二減壓閥設於第一減壓閥和梭閥之間,梭閥分別與第二減壓閥、氣控換向閥和第二快放閥相通,第二快放閥分別與梭閥和兩氣室前腔相通,以致制動時氣室前腔放氣至低於第二減壓閥調定值時,第二減壓閥輸出氣壓,而向氣室前腔通入一預定剩餘壓力。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方法,在制動過程中將氣室前腔放氣時,使前腔保持一剩餘氣壓,該氣壓範圍在0.20-0.40mpa之間,大致與制動彈簧的彈簧力相平衡。
採用本發明的制動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可提高車輪防抱死功能,防止前後輪制動比例失調,提高制動效果。並使活塞回位迅速。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圖1是汽車制動裝置結合型氣室剖視圖;圖2是本發明制動裝置控制系統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制動裝置控制方法的氣室前腔氣壓曲線圖。
圖2中示出了本發明的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包括氣源(1),貯氣筒(2),與貯氣筒(2)相連的腳制動閥(3)和手動閥(12),腳制動閥(3)經第一快放閥(4)與制動氣室(5)和(6)相通,用於制動時向制動氣室(5)和(6)後腔通入壓縮空氣;手動閥(12)經第一減壓閥(11)分別與氣控換向閥(9)和第二減壓閥(10)相通,一個梭閥(8)分別與第二減壓閥(10)、氣控換向閥(9)和第二快放閥(7)相通,第二快放閥(7)與兩制動氣室(5)和(6)相通。
下面描述本發明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圖2所示為停車制動時的狀態。行車時,貯氣筒(2)中的壓力大於0.40mpa,打開手動閥(12),壓縮空氣經第一減壓閥(11)、氣控換向閥(9)、梭閥(8)、第二快放閥(7)進入結合型制動氣室(5)和(6)的前腔,壓縮彈簧解除制動,車輛可正常行車。
行車制動時,踏下腳制動閥(3),壓縮空氣經第一快放閥(4)進入制動氣室(5),(6)的後腔,與此同時,控制氣操縱氣控換向閥(9)換向,使制動氣室(5),(6)前腔的氣通過第二快放閥(7)排入大氣,當前腔氣壓低於第二減壓閥(10)調定的氣壓時,梭閥(8)動作,第二減壓閥(10)輸出壓縮空氣經梭閥(8)和第二快放閥(7)進入制動氣室(5),(6)的前腔,該殘餘部分氣壓大致與彈簧力平衡。一般來說,殘餘部分氣壓範圍保持在大致0.20-0.40mpa之間。
圖3示出了剎車過程中制動氣室前腔壓力變化曲線示意圖。其中,PⅠ為第一減壓閥(11)的調定壓力,PⅡ為第二減壓閥(10)的調定壓力。
由於採用了本發明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不會產生車輪制動力過大而將車輪抱死的問題,達到了平衡前後輪制動力的目的,同時,由於制動時氣室前腔保持一剩餘氣壓,使活塞動作靈敏,解除制動時能很快回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該制動裝置採用結合型氣室,包括活塞和彈簧,制動時氣壓力和彈簧力的合力作用於制動活塞上,該控制系統包括氣源(1),貯氣筒(2),腳制動閥(3),第一快放閥(4),氣控換向閥(9)和手動閥(12),其特徵在於,該控制系統還包括第一減壓閥(11)、第二減壓閥(10)、梭閥(8)和第二快放閥(7),第一減壓閥(11)設於手動閥(12)和氣控換向閥(9)之間,第二減壓閥(10)設於第一減壓閥(11)和梭閥(8)之間,梭閥(8)分別與第二減壓閥(10)、氣控換向閥(9)和第二快放閥(7)相通,第二快放閥(7)分別與梭閥(8)和兩氣室(5)和(6)前腔相通,以使制動時氣室前腔放氣至低於第二減壓閥(10)調定值時,第二減壓閥(10)打開,而向氣室前腔通入一預定剩餘壓力。
2.一種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制動過程中將氣室前腔放氣時,使前腔保持一剩餘氣壓,該氣壓範圍在0.20-0.40mpa之間,大致與制動彈簧的彈簧力相平衡。
全文摘要
一種適用於結合型氣室的汽車制動裝置的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和第二減壓閥,梭閥和第二快放閥,使制動時氣室前腔放氣至低於第二減壓閥調定值時,第二減壓閥輸出氣壓,向氣室前腔通入一剩餘氣壓,該剩餘氣壓範圍在大致0.20—0.40mPa之間,大致與彈簧力平衡。
文檔編號B60T13/38GK1100374SQ9410656
公開日1995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10日
發明者王庭義 申請人:王庭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