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剛事件全過程揭秘 是什麼促使博士下此毒手
2025-04-22 10:53:25
盧剛事件是指發生在1991年的一起中國留學生槍殺5人的案件,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盧剛以為接受不了教授對自己的態度,在準備了一年多以後槍殺了他們,最後飲彈自盡,該事件讓中美兩國都感受到教育的問題,下面一起來看看。
盧剛事件是什麼
盧剛事件,是指1991年11月1日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在槍殺五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的槍擊事件。該事件在當時曾震驚中美兩國,也引起了一場關於中國教育弊端的討論。
盧剛事件全過程
事發前的寧靜
下午三點半左右,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AllenHall)三樓的309室正在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會。在一片揚聲爭議與喁喁低語交織成的天文物理討論會上,盧剛出現了。這個28歲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穿著大茄克,帶著一個提包,悄悄地推開門,像一塊隕石般地急促而又無聲地降落在309會議室,他裝出世界上最無害的樣子在角落裡翹了翹腳。窗外,他能看到愛荷華城的一部分。他在這裡生活了6年,從1985年出國直至現在,在這間房間裡通過博士論文。整整6年,他沒有離開過愛荷華大學,現在他就要和它告別了。他望著窗外,天上剛剛起風,毫無趣味。一種噁心的、報復的快感籠罩著他。
他把手再次伸進口袋,那裡有一把0.38cm口徑左輪小手槍,全部荷滿了子彈。「只要夠用就行。」他想。5月份他向愛荷華地方長官辦公室申請到了槍枝許可,6月份他跑到愛荷華市一家叫FinFeathers的漁獵商店花了200美元買下這支巴西制金牛星手槍。他仔細挑選過,這是一把仿製美國警方用的史密斯-威森牌的左輪手槍。從那時起他就想幹這件事。「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學位。」他在給他二姐的最後遺書中寫著:「你自己不要過於悲傷,至少我找到幾個貼背的人給我陪葬。」光溜溜的手槍柄仍然有些冰涼,他臉上現出毫無表情的樣子看著一切,看著所有的人。哪怕最靠近他的人,也不易察覺到他眼裡閃過的一瞥陰冷兇獰的光芒。
靜靜地旁聽了約五分鐘,他突然拔出手槍開槍射擊!他首先開槍擊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諮教授,戈爾諮教授應聲倒下,他又在教授腦後補了一槍;繼而他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擊了兩槍。在場人士一時還未反應過來,以為他拿玩具槍惡作劇,直到看到兩位應聲倒地的教授的腦門和身上流出大攤鮮血才知他真在殺人!一位中國同學李新不堪刺激當場昏倒,另一位中國同學嚇得奪門而逃,跑到一處有電話的地方報警求救。
瘋狂的射殺
這時盧剛已經冷靜地將槍口瞄準他嫉恨已久的「競爭對手」原中國科技大學高材生山林華博士。他一連朝小山的腦門和胸膛連放幾槍,山林華連哼都來不及哼一下就當場被槍殺。盧剛在第一現場槍殺了這三個人之後,又噔噔地從三樓跑到二樓,打開系主任的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確認系主任已經死了後,又跑回三樓第一現場以確定戈爾諮、史密斯、山林華三人是否已經都死了。
室中有幾名驚嚇得目瞪口呆的證人,其中之一是研究科學家鮑漢生,他和另兩名同學正圍著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他還沒有死,生命從他的眼裡突然逃遁,剛才還那麼靈活、大聲地激烈雄辯的學者臉上一下子被死亡來臨罩上一層灰白。盧剛沒有打中他的心臟,他鮮血湧注,在書桌下面掙扎著。三個人正準備把他抬起來送去搶救,這時盧剛在309室門口揮舞手槍叫他們出去。鮑漢生輕輕喊了一聲:「Stopit!」(住手!)盧剛不予理睬,然後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對準他驚恐萬狀、帶著哀求的眼睛又補發了致命的一槍。他馬上就死了。這時盧剛跑下物理系大樓,持槍飛快地跑到鄰近的生物系大樓,從一樓走到四樓,似乎在尋找一名女性目標(目擊者見他進入女廁所尋人),在這過程中他遇到生物系的幾位師生,並沒有開槍濫殺。在生物系大樓他沒有找到他的「射擊目標」之後,他又衝到大學行政大樓,推開副校長安妮克黎利(AnneCleary)女土的辦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陽穴連射兩槍,副校長的女秘書驚恐、本能地拿起電話要報警,他又向女秘書頸脖上射了一槍然後舉槍自殺。
整個兇殺過程只有十分鐘。六人死亡,女秘書重傷。盧剛悲劇和國內的媒體誤導有關,讀者之類的雜誌應該負一定的責任,是他們把美國吹成自由的天堂,其實,美國的機會均等比中國要好,否則美國也不會象今天這樣成為世界的老大。吸引物美廉價的人才,但是,美國的自由也不是絕對的,關係網和種族歧視等等在美國同樣存在,最好的例子是最近得到奧斯卡大獎,最優秀的華人導演李安,他想在洛杉磯明星集中的地方買個房子,他卻買不到,因為人家不賣他,只因為他的黃皮膚。
盧剛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1、文化差異
首先,盧剛是一個天才。他所研究的領域全世界的學者加起來不超過兩百人。而他本身的研究成果可以推翻他導師的理論。所以他的論文被按下來遲遲不能發表可能是他導師的原因,而他自己對這個設想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他對導師懷有深深的恨意。
然而,他導師雖然表面上嚴厲,其實在背地裡都跟別人說盧剛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他導師貌似是個德國人,比較喜歡在背後誇人,文化差異?)但是所有這些他導師對他的正面信息他自己一點兒都不知道。至於對系主任和另一個教授annie還有另外一個物理高材生的殘害,則是源於另外一件事:
他希望獲得最佳論文獎,但是被要求要用雙精什麼的重新做一遍實驗再修改論文,而與此同時另一位物理高材生的論文被看中並在deadline前四天提交了。盧剛認為系裡在deadline前提交論文是違規行為(他理解的是必須在deadline當天交)所以十分忿忿,便到系主任那裡理論,美國人當然對他的想法不屑一顧。
後來去找annie(她是studentaffairschair,對中國人特別好),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見到面,也沒打到電話。在這整個過程中,他沒有做到與相關人員的有效交流,造成了巨大的誤解,所以導致仇恨的步步累積。
2、朋友圈
盧剛在案發前的兩年幾乎完全沒有和任何中國人交流過,也打進不了美國的社交圈,所以幾乎是沒有朋友只有research的狀態。以上的那些誤解,其實只要跟幾個朋友說說,基本都是很容易被消除的,但是他恰恰是把自己隔絕在這個之外了。和他唯一有交流的同學是他一個學弟,非常崇拜盧剛的學術成就。
他知道盧剛從案發前一年就開始買槍、練射擊,也知道他的殺人計劃,但出於盲目的崇拜,是他完全沒有阻止。所以有一些益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僅環節心理壓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還能減少很多蠢事的發生。
3、自身原因
很多人回問為什麼盧剛會兩年不跟中國人交往呢?起源也是一件小事:有一次中國人出去春遊,最後aa,盧剛表示他帶了薯片也要a進去,而且算錢要按照個人的消費單獨計算。但是由於他的薯片是之前自己吃過的,所以有幾個本來就比較損的人就數落他了。
盧剛這麼驕傲的人是受不了別人的數落和打擊的。從此以後他再也不參加任何中國人的活動也不和其他人來往。而他這種性格本來能交到的朋友就少。久而久之,真的就isolate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