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極拳"凌空勁"你了解多少
2025-05-07 11:18:24
大家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兩人打鬥時一方迫使另一方騰空而出,造成這種現象需要使用「凌空勁」。凌空勁雖然並不像電視劇表現的那樣神奇,但其確實是太極拳的上乘功夫。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太極拳是如何發出凌空勁的,一起去見識一下吧。
1、發放人自身所具備的能力
太極拳高手在實戰中沒有過多的糾纏,往往搭手見輸贏。這種功夫是長期運用太極拳的進、退、左顧、右盼、中定的步法,通過虛實變化的身法,在「沾、黏、連、隨」中運用「捋、擠、按、採、肘、靠」進行推手訓練的結果。
通過站樁和打拳等訓練,逐步練出太極推手和太極散手必須具備的基本功。當練到周身一家時,意識一動,丹田內氣就會隨之而動,內勁依次貫穿各個部位,全身上下相隨,形成一個柔韌的整體架,連綿不斷地運行,與人推手時可根據對方的力剛柔相濟進行應對,需要時可做到運化時極柔軟、發勁剎那極堅剛。
太極推手實戰,還要練出時刻掌控對方變化的能力。利用「沾、黏、連、隨」的方法,感覺到對方的勁路變化,與彼力「不頂不抗」、「隨屈就伸」,達到「無過無不及」地運行,在運行中用太極勁法化解對方之力,同時隨時調整自己重心的穩定,達到立身中正、運行自如,在運動中使對方重心失穩,將勁運向可導致其失重部位,在得機得勢之際進行發放。
2、發放人的機理
太極散手利用對方出手打人瞬間出現的定式尚未及收回之際,趁機利用接觸部位作為傳導體,將彼引進落空,就可使對方重心失穩,將他放出。具體地講,太極散手主要特徵是實戰中脫手,屬於沒有任何限制的搏擊。但是,只要雙方動手,就會有肢體接觸,只要能用意、勁「跟蹤」住對方,太極推手的功夫就能得以施展。我用肢體與彼接觸部位相「黏」,根據對方力的強度進行大小變化,使對方無法擺脫,促使他運動不靈出現「呆滯」狀態。此刻,我順其力給勁,迫使他重心出底盤而失穩,我同時借運轉之機,捎帶造成與彼接觸部位脫開至適合發勁的間距,隨即通過「著力部位」將其放出。
當然,在太極技擊中「動手」的對象包括全身各個可擊打的部位。當對方在重心失穩狀態下無法抵抗時,我也可以騰出手來,選擇打擊部位進行攻擊。如果在我出手之際,彼方位不變向背後一躍避開了打擊,這種逃脫方式只有在我打到他身上之前才有效。當我手還沒挨到對方身上時他就騰空而出,相對而言這就是「凌空勁」。對方如果逃得慢,就會受創或跌僕而出。一般情況下,太極高手運到此步,對方是脫不開身的。但是由於太極拳能修煉到這個水平的人,其恬淡、不爭理念較深厚,他會主動停住手而不去傷人。客觀上,這種威懾力也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其實,在凌空勁的發放中,被發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在化解不開眼前的攻擊時通過彈跳退出圈外。這種避過被打擊距離,在空中調整重心和身體平衡的技法,在拳譜中謂之「跌前有一躍」。由此可見,在真打實鬥中,如果功夫懸殊,被發放方不會閃、展、騰、挪,就難逃挨打。但是,以此偶然現象作為訓練方式長期仿效,最多只能有其形無其實,沒有實際意義。只有從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才能得到太極拳真諦。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深入地去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