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的「家什兒」》-簡約而不簡單才是王道
2025-05-06 21:52:24
圖/文 劉書彤
「家什兒」是山東方言,它在我的老家冠縣是家中物件的統稱。對於有山東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來說是不陌生的。
「家什兒」是父母日常勞作的工具,組建於20世紀60年代農村家庭變化的時間載體。也是我們兒時必不可缺的玩具,更是飽含著家中三代人成長的記憶載體。
選題的確定:身邊的「寶庫」:
我生長在魯西的農村,這一組創作,是繼2015年我拍爹娘使用過的「家什兒」第二部。我的創作主線,較多關注社會結構與個體情感之間的關係,以藝術創作的形式,梳理時代語境下自己及社會個體的生存記憶。
從一個家庭成員的角度來講:我嘗試在中國北方農耕文化背景下,對一個農村家庭及其成員成長史的梳理,此次系列作品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從家庭的時間跨度來講:我的父母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他們的成長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村子裡也歷經了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及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城市化等諸多進程。
從建國初期至今的七十年,這個跨度下的物件背後,自然折射出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痕跡,成為一個農村家庭和國家共同成長的時代印記。基於此次拍攝,時間的痕跡是我著重表現的地方。
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講:同時代裡每人的生存痕跡形色各異,這些父母家中的「物件兒」雖有驚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著不可替代的符號性。基於此,我作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通過攝影的視覺語言來呈現這些時代的符號特徵,通過魯西農村家庭的這個「點」探索對人性和時代的感受。
《爹娘的「家什兒」》Ⅱ系列
器材的選擇:因「題」施「器」:
此次的拍攝計劃有幸入圍「索尼青年攝影師發展計劃」,並在器材和創作上獲得了資助,一個在我的創作清單裡籌劃了三年多的拍攝計劃,終於得以實施。在選擇拍攝器材方面,由拍攝題材決定所需器材。在此次拍攝計劃中,主要包括「家什兒」組合場景和單獨場景兩種為主,所以我選擇的拍攝器材清單主要包括:索尼全畫幅微單A7RM3機身一臺,鏡頭配備了FE 50mm F1.4 ZA定焦一枚、FE 90mm F2.8微距G一枚。這樣兩枚鏡頭在拍攝的進程中各司其職、各取其長。
拍攝現場,時間悄然,從晝致夜
首次使用微單進行創作,索尼A7RM3的高像素及其綜合性能表現優異。此次拍攝的機型和首次所用中畫幅機型,畫質經過比對,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弱光環境下對焦精準度、高感光降噪能力表現突出。
對於我從早到晚的高強度拍攝環境而言,電池的續航能力、插線充電的優勢尤為重要;這些細節對一名職業攝影師來說,重要性此處無需贅言。
其次,照片的寬容度表現良好,在曝光正負三擋內寬容度和解析力表現不俗。機器的對焦速度快,精度比較高,總體表現出色。機身的接口豐富,雙USB設計很人性化,讓使用變得非常方便快捷。同時,翻轉屏的設計也為俯拍取景帶來便捷。像素轉換多重拍攝的功能,可以通過四張RAW格式的照片合成,讓畫面細節和層次更加豐富,這給高清畫質帶來更多可能。
構思到呈現:簡約不簡單:
「家什兒」Ⅱ系列,整體風格延續前期「家什兒」呈現形式,在原有組合基礎上,新加入單獨物件的拍攝;此次對物件進行重新歸納和分類,比如對父母的成長關係、父母和我及我的孩子之間的關係,家中女性和男性日常的生活物件的區分等。
做一個全能型攝影師,先從刷背景牆開始
從構思到拍攝、呈現,以自我生活感知為橫切面,把生活的感知和內心抽象形態視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複雜而且環環相扣。「這場戲沒有預定的劇本和導演,只有演員。」如.寇德卡所說,我們尋覓逝去的鄉愁中,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
從草稿到拍攝完成,並不只是兩張圖片的距離
記錄這些老物件的同時,也是在記錄過去歲月的點點滴滴,那些歲月裡有童年的回憶、鄉下的炊煙和父母的溫暖。
我們每個人都是時間的過客,匆匆來到,匆匆駐足,又匆匆離去。即使時間類似,但每個人的旅途都不盡相同,就像我們的童年,雖然有著驚人的共通性,但也存在著不可替代性的複製性,這種差別,或許要到每個人的記憶深處裡去尋找。
生在這片土地,故人,從未離開,也永遠注視著彼此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