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旅遊注意事項 你不得不知道的幾點
2025-04-22 03:18:26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是印尼眾多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被人們稱為神明之島、天堂之島、花之島等,當地比較有名的旅遊經典也不在少數,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印度尼西亞峇里島,順便看看都有哪些需要值得我們注意的本地風俗。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地理位置
峇里島是印尼13600多個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島,位於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島東部,島上東西寬140公裡,南北相距80公裡,全島總面積為5620平方公裡。是世界著名旅遊島,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旅遊推薦景點
1、海神廟
海神廟(Tanah Lot)是峇里島最重要的海邊廟宇之一,始建於16世紀,祭祀海神。該廟坐落在海邊一塊巨大的巖石上,每逢潮漲之時,巖石被海水包圍,整座寺廟與陸地隔絕,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時才與陸地相連。
巨巖下方對岸巖壁,有一小穴發現幾條有毒的海蛇,傳說是此寺廟守護神,防止惡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據說寺廟建成時忽逢巨浪,寺廟岌岌可危,於是寺內和尚解下身上腰帶拋入海中, 腰帶化為兩條海蛇,終於鎮住風浪。從此海蛇也成為寺廟的守護神。對岸有小亭可以眺望日落景色,成為峇里島的一大聖景。
2、聖泉廟
聖泉寺幾乎是每個觀光客必到之處,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元962年,據說,這裡的聖泉永遠都是清澈,還具療效,而且不同出口的聖水療效不同,吸引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沐浴。
聖泉湧出地面的情景很是動人,石壘水池池底遍布黑色細沙,泉眼處,水湧沙舞,如碩大的黑牡丹,盛開在倒映著藍天綠樹的清水中,傳說這是大神因陀羅(INDRA)以劍插地引出的不老不死水,洗滌百病。
3、聖猴森林公園
聖猴森林公園是一片豆蔻林,位於峇里島中部、Ubud 西北方不遠處,距離登巴沙大約20公裡遠。公園佔地6公頃的長滿了最高可達40米高的茂盛豆莢植物,園內林木蔥鬱茂盛。
林中生活著當地特有的峇里獼猴。峇里島居民認為猴子是神猴哈努曼的部下,也應該當作神靈敬奉。因此這裡的猴子生活得無憂無慮,還有專人餵養。
公園外圍有一間廟宇,這裡居住著許多猴子,被視為聖猴。據說這些猴子原來時常搔擾民宅,當地農民不堪其擾,只好在林中修建神廟(Pura Bukit Sari)加以震懾。這座建於17世紀的廟宇平時不對外開放,倒是猴子們可以自由出入。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旅遊注意事項
1、當地水質不好,不要直接飲用,喝瓶裝礦泉水比較保險。
2、多準備點零錢,印尼盾5000的10000的或者1美元,做小費用,從下飛機辦落地籤就有人找你要小費了(桌子上放著一個紅包,辦完手續看你是中國人直接一指紅包,跟你說「恭喜發財」,呃…)
3、去外面吃飯大多需要加收稅和服務費,15%-21%不等,所以小費就不用另付了。
4、去寺廟不能露胳膊露腿,寺廟門口有那種紗麗似的東西可以讓你裹上,沒有硬性規定,但大多需要適當布施。
5、本地人跪拜祈禱時,不要站在他的前面。
6、如果出門需要打車,藍色的計程車比較靠譜兒。如果去的地方路途較遠,比如烏布,就還是包車比較划算。在酒店門口趴活的計程車司機不見得比大街上趴活兒的黑車司機靠譜兒。
7、別摸小孩頭,當然了大人的更不能摸。
8、很多地方(街上、店門口、民宅門口等)會在門前放好多紙糊的小盒子,裡面放花花草草什麼的,小心別踩上去,這是當地人祭祀或祈福的一種方式。
9、走之前留出來150000印尼盾,需要付離境稅。
10、在機場換錢沒有在酒店划算,酒店沒有在市區街頭兌換點划算。
當地人一般告訴你價格,會省略千,比如他們說50,實際上是50千,也就是50000。
11、需要帶轉換插頭。
12、需要帶一些腸胃藥。
13、語言,是的,他們的「r」都發「l」,而且是「llll」…
14、當地交通靠左行駛,要注意交通安全,尤其要小心滿大街飛奔的摩託車。
15、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會突然烏雲密布下起大雨,但是大多是陣雨,一會兒就過去。
16、想要體驗人文去烏布,商業去庫塔,浪漫去金巴蘭、便利去努沙杜瓦。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本地習俗
1、家家有神龕
除天堂島、神仙島、藝術之島、木雕之島等美稱之外,峇里島還有千廟之島的稱謂。只要你來到峇里島,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商店酒店還是政府機構,各種神廟隨處可見,城有城廟,村有村廟,全島神廟的總數近1.5萬個,朝拜的香火早晚不斷,大有一種神靈自在天地間,青煙嫋嫋上雲端的高深意境。
此外,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峇里島幾乎家家都供奉有神龕,少則一兩個,多的有十餘個。峇里島的神廟與現在日本流行的神廟式樣有相似之處,而神龕外型很像是縮小版的帶尖頂的中國四角廳,有的神龕直接建在庭院前後的地面上,有的則高高豎立在一根根石柱之上,有點像燈塔。神龕一般是用當地黑色的火山石雕鑿而成,大小不一,尖頂之下四面透空,以供朝拜的信徒供放花盒或香火。除社區鄉村公共祭祀的公共神廟之外,神龕是峇里印度教信徒每天都要朝拜的地方,在信徒心中具有非常神聖崇高的地位。
2、天天拜神靈
峇里印度教的信徒主要供奉梵天、毗溼奴和溼婆神三大天神,此外還與佛教類似,也供奉釋迦牟尼,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門神等。此外當地人心目中神的形象可以來自個人的想像和喜愛,可以是老虎、大象、猴子等動物,也可以是人與動物的結合體,因此峇里各地的神像雕刻千面百孔,神態各異,充滿著豐富的宗教想像力和生動的藝術創造力。
經過長期的傳承演變,朝拜晚祈、虔誠向佛,幾乎已經成為當地峇里印度教信徒們日常生活的核心。清晨的峇里島,每天都可以看到以下經典的場面:在柔和的晨曦和嫋嫋炊煙中,許多梳洗打扮後的姑娘婦女,在家中神龕、公共神廟、神樹或她們心目中的神聖地方,放下一個個盛有花瓣、米粒和其他供奉物品的正方型小花盒,燃上一柱香,然後雙手合十,口中呢喃,歌頌偉大的神靈,祈禱家人幸福平安。有趣的是,類似的朝拜祈禱一般都是由女人來進行。
在峇里島,一年中各種與宗教有關的節日多達198個,使得外國遊客有每天都在過節的感覺。如遇上重要的宗教節日或公共活動,朝拜祭祀儀式的時間就更長了,短的一天半日,長則十天半個月。據說百年一遇的「艾卡達沙魯特拉」節,整個祭典儀式以及活動竟然長達近三個月。
3、事事有規矩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對宗教的信仰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峇里文化,同時也成為峇里島共同的民俗基礎,許多節假日和娛樂社交活動都是在宗教的背景或慣例中形成的。
在峇里島,神主宰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以神的意志為宗旨,因此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規矩。什麼時候坐立行走,什麼時候奏樂上香,都是有一定之規,連島上居民相親結婚、懷孕生子、孩子命名、銼牙、葬禮甚至女孩月經初潮等都有相應的宗教習俗和儀式規矩,凡事都急不得亂不得,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進行。
峇里人一般在小孩1歲時舉行由高僧主持的取名儀式,請現場的德高望重者在若干紙條上寫下不同的名字,然後讓小孩自己抓,抓到哪個紙條叫上面寫好的名字。所謂銼牙儀式,就是將上顎的門牙和犬牙銼平,它是峇里等民族的兒童進入成年期不可缺少的禮儀之一。當地人認為,人的6顆門牙和犬牙分別代表著懶惰、不信教、不堅強等6種罪惡,如不銼平,則無法擺脫邪惡成為大智大勇者。所以,男孩17歲、女孩15歲的時候將舉行銼牙儀式。被銼牙者在儀式舉行之前須身著傳統民族服裝在空房裡隔離3天。銼下的殘牙要裝進染黃的椰殼裡,埋在祖宗的神龕旁。
儀式進行的過程中一般還有「加美蘭」樂隊奏樂助興,富庶之家還要請皮影戲團來唱大戲。潔身儀式是在女孩子月經初潮時舉行,是峇里島女孩子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少女在月經初潮時都必須被幽禁在自己的臥室,房門前懸掛著鮮嫩的椰葉。任何男人和外人在此期間都不得進入甚至靠近少女的臥室。貴族富人少女家,還要為她在村裡敲響木梆,宣告姑娘已到花季,可以婚配了。初潮結束後,家人將在公共宗教場所舉行熱鬧的潔身儀式。由巫師為淨身後的少女穿上金線繡花綢衣,戴上鮮花編織的桂冠,並讓她坐在一個身強力壯英俊小夥的肩上被扛進儀式大廳。在喜慶冗長的儀式後,少女還要由家人陪同乘坐彩車前往廟宇拜神謝恩,並在家中設宴祭祀神靈,款待賓客。
如果你有幸能在峇里參加一次宗教儀式,那簡直就是在觀看精彩的藝術表演,尤其是遇上重要的宗教儀式,更會使人眼睛一亮:在傳統樂器「加美蘭」悠揚的音樂中,連綿數百米的祭神隊伍款款從大路上走過來。頭扎白色頭巾,腰裹黑白方格紗籠的男人們扛著造型各異的神像,有的還跳著粗獷有力的舞蹈。最搶眼的還是女人們,她們在色彩亮麗的服裝和精美首飾的打扮陪襯下腰身挺得筆直,頭頂著堆紮成小山似的供品,人人都是那麼美麗動人,個個都是那麼婀娜多姿……讓人從宗教的層面中,再次得到文化和藝術的享受,再次領略到了峇里島那聞名世界的迷人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