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荀彧簡介 為什麼曹操要殺他你知道?
2025-04-23 14:56:25
荀彧是三國時期曹操身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歷史上跟諸葛亮起名的人物,有人是這麼形容荀彧的,如果沒有諸葛亮那麼就沒有劉備的一方天地,若沒有荀彧曹操的一身也將變得不一樣,可見荀彧的歷史地位,那麼為什麼這樣的人最後曹操還是殺了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國荀彧簡介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敬侯,後追贈太尉。
怎麼評價荀彧
荀彧忠於漢室,荀彧因為漢朝的皇帝的無能而投奔曹操這樣的明主,發揮自己的才能。荀彧因為忠於漢朝,沒有答應曹操的野心,當他死的時候,他可以說我還是漢朝的子民,我沒有選擇背叛,包括曹操,我也沒有背叛,我死了,我不同意也沒有用了,我只是不想我自己看見這一幕的發生。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此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對荀彧的評論。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之一,居中持重,內理朝堂之事,外分軍事之憂,也曾推薦了郭嘉等多名優秀的人才。荀彧的死,與其說是曹操的走火入魔,不如說是荀彧因最後底線的堅守,政治理想的最終破滅而心灰意冷。謀士之志隨其主,然文若之高風亮節,忠義堅守,不逢迎的只肯按著自己認定的道路走下去,究竟怪其擇錯主,還是怪那烽火亂世,權力燙手?
歷史散,世事過眼,長江水東逝,浪花淘盡了英雄……
曹操為什麼要殺荀彧
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曹操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
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
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像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
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打開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所以我覺得曹操終其一生最後沒有稱皇帝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雙憂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