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 瓦崗軍 瓦崗五虎 你知道哪些?
2025-04-23 15:03:25
說起瓦崗這兩個字大家肯定會想到隋唐英雄傳裡面的一群好漢,今天小編也要跟大家聊一聊瓦崗,從瓦崗的來歷到瓦崗寨、瓦崗軍和瓦崗五虎,看一看這段著名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瓦崗的來歷
「瓦崗」一詞的來歷,歷史久遠。考其來源,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我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早期,同時也是東周的前期。東周的統治者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對王室和其他有功人員,實行按地位高低,劃分地盤,分而治之,叫做分封制。時間一久,周王室的統治者不思進取,統治勢力逐漸變弱,而封建割據的地方勢力越來越強,互不相讓。到了春秋後期,兼併戰爭迭起,常常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而互相發動戰爭。於是,被進攻的國家向友好的國家求援的事也就頻頻發生。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五O二年夏天,齊國出兵進攻魯國西部邊遠之地。晉國土鞅等率兵前來援救魯國,魯定公在瓦地與晉國救兵會師。事後,人們為紀念這次意義重大的會師,便在一處土崗上用磚瓦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稱「瓦亭」因「瓦亭』』建在土崗上,此後人們就把此地簡稱為「瓦崗」。
瓦崗寨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翟讓聚眾瓦崗寨,即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瓦崗軍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早在大業七年(611年),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人翟讓因畏罪逃亡到瓦崗寨(今滑縣南),繼而聚眾起事。不久後,同郡的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紛紛加入,勢力漸強。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發生嚴重的內訌,李密殺翟讓,並堅持在東都城外與隋軍相峙的錯誤戰略。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歸,在洛陽城下與瓦崗軍相遇,瓦崗軍被宇文化及軍和王世充軍前後夾擊,大敗。九月,李密西走,降於唐朝,瓦崗起事軍隊終於潰散。
瓦崗五虎
1、烈虎將單雄信
單雄信(581-621)姓單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長治)天堂縣城南八裡二賢莊赤發靈官,祖籍曹州單父(單縣)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崗起義軍,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五虎上將第一名,人稱:赤發靈官,一柄金釘棗陽槊,勇冠三軍。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歷史人物。617年,任左武侯大將軍。618年,率軍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次年,李世民克東都,王世充降唐,單雄信被殺。
此人與大唐李家結怨,誓死不願效忠李世民,最終戰死沙場。
2、飛虎將秦瓊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李密,又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最後與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隨李世民南徵北戰,是一個能在萬眾之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貞觀十七年入凌煙閣。
3、雄虎將王伯當
王勇(?-619),字伯當,隋末瓦崗軍將領。籍貫不詳,初於濟陽(今河南蘭考縣東北)率眾起義,曾推薦李密於翟讓,使得李密代替翟讓成為了瓦崗起義軍的首領。617年(煬帝楊廣大業十三年)密稱魏公,被封為琅琊公,密殺翟讓後與徐世績等分領其餘眾,後從李密入關(指今潼關以西)降唐,未幾以反唐被殺。
4、螭虎將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隨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
麟德二年去世,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曰襄。其事跡常見於各種文學作品。
5、猛虎將羅成
羅成,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都是第七條好漢,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小說《隋唐演義》中,羅成是燕山北平王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因皮膚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苟言笑,人送綽號「冷麵寒槍俏羅成」,而後跟隨秦瓊、程咬金等人在瓦崗寨參加起義軍,並大破楊林的一字長蛇陣。瓦崗軍解散後加入王世充,轉而投奔李世民,小說裡被稱為是可以比於三國時的常勝將軍趙雲。在後來的唐軍與劉黑闥軍的戰鬥中被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算計,被蘇定方設計騙至淤泥河亂箭射死。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為羅成故裡,隋唐時期有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