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虞舜 中華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2025-04-23 17:41:25
舜是中華歷史上三皇五帝之一,在中華的歷史上,舜的精神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舜的一生,以及舜文化對後人的影響,看看應該怎麼評價舜。
三皇五帝虞舜
虞舜一般指舜,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約公元前2277-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虞舜文化
人類的精神是人類文化的最高表現,是凝聚人類社會、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虞舜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奮鬥發展中孕育的精神財富,與「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一脈相承,更在虞舜的故鄉上虞,世代傳衍,歷久彌新。
今天當我們面臨「大橋經濟」的到來,當我們站在由「龍山時代」邁入「曹娥江時代」、繼而邁向「杭州灣時代」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挖掘、傳承、弘揚虞舜精神,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虞舜精神,對於進一步激發上虞人民的創造熱情,推進三個文明建設,開創更加和諧美好的明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虞舜的評價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於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虞舜的故事
舜是黃帝的後代,自幼在歷山(今址不確)一帶以耕田打漁為生,因其勤勞智慧,孝名遠播,深受當地人民愛戴。
然而,舜的家世卻非常不幸。母死父盲,繼母又奸詐,異母弟名象,也常欺侮他。一次,盲父令他挖井,並趁他在井下之機和象一起用土把井填上了。他們以為這次舜必死無疑,就開始高高興興地瓜分舜的遺產:象霸佔了舜的琴、屋和嬌妻(即堯的兩個女兒),盲父與繼母則搶走了舜的牛羊和糧食。
然而,正當象安坐在舜的屋中彈琴時,舜卻意外地出現在他面前了——原來,聰明的舜在挖井時就已在井旁開了一個出口,當盲父和象下毒手時,他便從旁邊的出口逃生了。象見舜還活著,嚇得面如土色,雙手僵在琴弦上,磕磕巴巴地說:「哥——哥,我一直都都都很想念你。」舜明知是假,卻仍笑著安慰象,並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愛護弟弟。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
堯帝聽說此事後,對他更加欽佩。便讓他主管百官,代替自己管理天下。二十八年後堯帝駕崩,三年守孝期滿後,舜順天應人,榮登帝位,國號有虞,故後世也稱其為虞舜。
舜即帝位後,廣泛徵求四嶽等大臣的意見,懲罰奸佞,舉賢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別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處死了鯀,使得邊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啟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賢人,使其各建奇功,百業興旺。其中著名的,要數啟用禹了。
當時,舜已61歲了,很想找一個品德高尚、聰明仁愛的繼承人。這時,曾經向堯舉薦過舜的四嶽又出班奏道:「臣以為禹可用。」舜想了想說:「就是那個治水無功被我殺死的鯀的兒子嗎?」
「正是」,四嶽說,「大王切不可根據父親來評價兒子,這禹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啟用禹子承父業去治理洪水,也想藉此驗證一下四嶽的話。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圖報答,因而治理洪水時不辭勞苦,兢克業業。他經過長期實地考察,確認僅用父親堵決口的辦法根本不行,而必須以疏導為主。他就率領人民開山通澤,疏浚河道,不僅消除了洪災,大致確定了九州的區劃,更使各州恢復了生產,人民安居樂業。
舜帝很高興,便效法堯帝,將帝位闡讓給了禹。禹推辭不就,於是舜就暫時緩行,卻讓禹開始主掌百官,管理國事,雖無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實。
舜帝百歲那年到南方巡視,不幸死在蒼悟;後來葬在九嶷山,此地於是被後人稱為零陵(今湖南寧遠縣東南)。舜在即位後仍不斷去看望曾迫害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開明的一生,對中華民族淳厚民風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