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隧道 花了23年時間到底值不值
2025-04-23 15:49:25
地鐵、動車都是現在許多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而隧道就是保證這些車輛可以很好運作的前提,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這世界上最長的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在1964年的時候青函隧道就已經開始動工了,前後持續了23年時間才建好,全場達到54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世界最長隧道
世界最長的隧道是日本的青函隧道,隧道橫越津輕海峽,全長54公裡,海底部分23公裡。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動工,1987年建成,前後用了23年時間。
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裡,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打通。
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從而結束了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青函隧道的修建歷程
青函隧道施工的艱難程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它經歷了一段艱巨的修建歷程。整個青函隧道是由清路隧道、供應隧道和主隧道三部分組成。清路隧道是為進行地質勘探、設置通風設備並排除海水滲入而修建的,供應隧道則負責清路隧道和主隧道的物質供應,這兩條隧道的直徑均為4米。主隧道直徑有11米,用以鋪設鐵路新幹線複線和較窄的普通鐵道。
主隧道自1971年動工興建以來,由南北兩支各180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組成的挖掘隊同時鑿進。由於挖掘隊是在28℃的氣溫和80%的溼度下工作,條件極為艱苦,每4小時必須輪換一批人員,所以挖掘進度十分緩慢。這麼多年過去了,青函隧道仍對日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日本路當局打算在隧道里舖設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等,以對隧道加以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建造海底隧道的國家開始增多。海底隧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大大縮短了交通距離,行車不必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且海底隧道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對此,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採用跨海隧道與修建海上橋梁的方式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全天候通行的特點,具有不破壞航運、不影響景觀、不佔地或少拆遷、交通不受大風大霧影響等優點,是一種更好的交通設施。」
青函隧道的作用
民用
青函隧道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道,日當局打算在隧道里舖設具有大容量的光纖通訊電纜、高壓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等,以對隧道加以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軍用
日本開鑿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還有軍事上的考慮。日本的北方四島,二戰後一直被前蘇聯(俄羅斯)佔領。如何維護北海道的安全,一直是日本當局十分頭痛的事。一旦有事,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孤島。有了這條隧道後,在任何情況下日本都可保證本州和北海道交通暢通,軍需品可源源運往北海道。
青函隧道的爭議
1960年代時,鐵路運輸佔有顯著重要性,然而,當1988年完工時,空中運輸的重要性已大為提高。以二十年的時間及如此巨大的經費投入,在如今看來,並非絕對必要。
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在軍事上也有他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在津輕海峽被封鎖、北海道將成為孤島時保證本州和北海道交通暢通,軍需品可源源運往北海道。然而,當日本連失海峽制空及水域控制權,北海道已無戰略價值;日本亦不可能只為此不可預見的境況斥巨資興建和維修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