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簡介,保安族有哪些節日
2023-04-01 11:10:13 4
保安族人們的民資節日的時候有什麼活動嗎?保安族的生活文化是怎麼樣的呢?最主要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下面是有關保安族有哪些節日的相關文章,快來看看吧!
保安族有哪些節日
保安族的簡介
保安族(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主要聚居在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境內,少數散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州各縣和青海省的循化縣。聚居區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語,保安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兼通漢語,通用漢文。「保安」系本族自稱。舊時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而被稱為「保安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根據本族自願,定名為保安族。保安族是從遙遠的青藏高原遷徙而來,少數散居青海與新疆,現代社會因工作、婚姻的頻繁遷徙,絕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刀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和英勇果敢的象徵,磚雕門樓是這個民族熱愛生活的象徵,花是這個民族愛情生活的吟誦和歌唱。
保安族人民信仰伊斯蘭教,屬嘎德林耶教派,有老教、新教之分。至於伊斯蘭教何時傳入保安族地區,尚無定論,據文獻記載,在明初保安人中就已有伊斯蘭教徒。但在保安地區普遍接受伊斯蘭教,是在清康熙年間。在老教下分若干支派,而大多數保安人信奉嘎德林耶教派的老教(花寺),也有少數保安人信奉新教。宗教不僅對他們的精神領域,而且對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產生著重大的作用和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階級的分化,做為上層建築的宗教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伊斯蘭教在西化地區的發展中出現了「門宦」,形成不同的支派,在保安族地區主要有兩個門宦:崖頭門宦和高趙家門宦,都屬於嘎德林耶教派。這種門宦制度實質上是一種宗教封建特權制度。推薦閱讀:門巴族的名人有哪些
保安族的傳統節日
1.大爾德節
是「回歸及歡樂節日」的意思,又叫「開齋節」、「肉孜節」,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曆9月,教徒要封齋30天,即1個月。在齋月裡,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飯,然後整日不進食,連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陽落山,叫拜之後才能吃晚飯。也就是說在齋月裡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吃兩頓飯。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課,象徵著內心負疚的穆斯林向安拉懺悔和贖罪,以此來培養教徒成為能夠忍受飢餓、克已禁慾、畏主守法的人。開齋後過爾德節,節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們沐浴之後,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節日期間保安族簡介,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節。節前家家戶戶還要炸油香、饊子、果果等節日食品。小爾德節:又叫「古爾邦節」、「宰牲節」,是伊斯蘭教傳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後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蘭教曆法進行的節日,它在肉孜節之後70天,稱為回曆的新年,也叫大節,比肉孜節隆重。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準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隻黑色綿羊代替。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
2.聖紀節
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在伊斯蘭教曆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蘭教曆的3月12日。節日期間,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裝飾一新,人們一大早就去清真寺聽阿訇誦讀《古蘭經》 、讚頌穆罕默德,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哈其麥節:甘肅臨夏等地保安族傳統紀慶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教歷的九月選一吉日舉行。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兒哈其麥與阿里結婚時,阿里非常貧窮,哈其麥傷心地哭著向父親訴說,而穆罕默德則耐心地開導女兒說:「人生在世,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保安族簡介,哈其麥聽後,轉憂為喜,高高興興地與阿里結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麥節為了紀念她的高尚品德。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羊,準備雞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還要去寺院念經。這天的一切紀念活動都由婦女們主持。
3.浪山節
保安族人民特別喜歡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們都要帶上面、油、肉、鍋、帳篷等,到河邊、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遊,過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這俗稱為「浪山節」。
4.哈其麥節
哈其麥節:甘肅臨夏等地保安族傳統紀慶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教歷的九月選一吉日舉行。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兒哈其麥與阿里結婚時,阿里非常貧窮,哈其麥傷心地哭著向父親訴說,而穆罕默德則耐心地開導女兒說:「人生在世,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哈其麥聽後,轉憂為喜,高高興興地與阿里結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麥節為了紀念她的高尚品德。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羊,準備雞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還要去寺院念經。這天的一切紀念活動都由婦女們主持。
5.小爾德節
小爾德節:又叫「古爾邦節」、「宰牲節」,是伊斯蘭教傳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後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蘭教曆法進行的節日,它在肉孜節之後70天,稱為回曆的新年,也叫大節,比肉孜節隆重。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準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隻黑色綿羊代替。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推薦閱讀:怒族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