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化勁的重要性及技巧
2025-05-05 22:18:24
太極拳中所說的化勁,是指在推手練習的過程中,通過沾、粘、連、隨,不丟不頂、舍已從人等技藝練出來的柔化勁,其作用是將對方來勁引到利於我而不利於列『方的方向,並使對方下盤不穩,陷於背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太極拳化勁的重要性和技巧吧。
太極拳化勁的重要性
在太極實戰中,與對方不是較量力的大小,而是如何化解掉對方的力,這樣才能束縛住對方的手腳。
手、眼、身、步等的要求,也是化勁應具備的起碼的條件。其次,在化勁當中還要掌握和運用方式方法,如粘連黏隨、不丟不頂、隨曲就伸、捨己從人等,都是鍛鍊「懂勁」的方法。
不懂得對方來的是什麼勁,自己也就不知用什麼方法去破他的勁,也就談不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所以用化勁還須懂勁。推手時不僅雙手要粘連黏隨,身法、步法也要有粘連黏隨之意(即運用摺疊之術、轉換之法),不先不後,協同動作。
在動作上要做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形、意要連,隨人動而進退,若是用勁恰當,這才是真正的粘勁。
如對方來手與我手相觸後立即折回,我應隨其返回之手相連不斷,這才是「連勁」而沒犯「丟病」;如對方直臂來擊,我就順著他的伸臂方向伸長,使其臂不能彎曲,這才是「隨勁」,而不犯「抗病」。
只有這樣才算有了「懂勁」的功夫。懂勁是由「捨己從人」而來的,處處能察覺和順應客觀變化規律。能在虛實上做到上下相隨,則進攻退化就能捨己從人和圓轉自如。
從人而仍然主宰於我,即他有千招變化,而我有一定之規,不失中正,就能制人而不受制於人。這是手法、身法和步法達到粘連黏隨的功用。
另外,化勁除了上述各項原則外,還有一點需注意,就是對方的進攻到我方身體的位置,何處動,動要活。
主要是用意走勁,比如對方打到我肩我意在肘,打到肘我意又回到肩,再打到肩時我意轉到膝或腰或足都可以。這樣循環無端的變化,即叫做「以意化勁」法。
太極推手化勁的技巧
化勁由粘勁和走勁而成,隨感隨化。不論前進、後退、左顧、右盼,都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化的要點,全在我順而人背。
很多朋友初學推手,不會化勁,對方來勁了,只會直線後退,是一個方向,所以很難輕易化掉對方的來力。經過一段時問的訓練後,腰胯可以退中帶轉,可將對方來勁化為二,由直線變為平面上的曲線。
然後,再進一步,腰胯沉中帶轉,同時加之少許的退,將來力化為三,由平面變為「渾圓的立體」,這樣更有利於化解對方勁力。化勁的運用,要注意多方向分化對方的來力。
推手方法中廣泛使用轉動、滾動和凸凹的虛實變化。轉動和滾動是圓弧運動,使對方的支點(著力點)沿圓弧軌跡轉移;凸凹變化實際是直線運動,使對方支點(著力點)做直線後退。
兩者都是使對方進攻的勁力落空,從而遇勁即化,或轉滾,或進退。轉動是身體或手臂先順轉以化解敵勁,然後迅速逆轉以擊敵身。
當對方用大力作用於我身時,只要支點(著力點)不落在通過重心的中垂線上,就可以用腰做轉動,化除對方的勁力而保持自身的平衡。由於我身體的轉動,支點(著力點)必隨對方的勁力在空問內位移,而不能直接作用於我的重心。
滾動也是通過圓弧運動來化解對方勁力,當對方的力作用於我身時,我只要順對方的勁而滾動,就能順勢化解對方勁力。
假設對方以大力作用於我手臂時,我即用相應的肩、肘、腕等關節為軸,順應對方勁力微做滾卷,使其支點(著力點)的位置改變。此時,對方的支點(著力點)落空,其身體則因慣性繼續前移,重心移動,從而化解掉對方的勁力。
支點(著力點)的改變,除利用圓弧變化外,還可以利用直線的圓弧變化。此種應用主要是對方的支點(著力點)在我重心的垂直線上,先含胸拔背,沉腰坐胯,使其支點(著力點)微向後移,卸掉來勁後,迅速向對方發動攻擊。
另外,在重心垂直線以外的作用力,也可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因此,只要對方的勁力挨到我的身體,身體上的受力部位,特別是腰胯部位,應立即隨其速度做圓周運動,或左右水平旋轉,或上下垂直滾卷;先順其勁力以接定對方的勁力,隨即轉移其支點(著力點)與力的作用方向,化解掉對方的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