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極拳中蘊含的美學價值和道德情操嗎?
2025-05-06 17:27:24
古人學習武術時也注重道德的修養,就是武德。武德是武術家思想美的集中體現,習武之人武德的形成除了與自身的修養有關,最主要是通過後天練武形成。這說明武術學習能夠對人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太極拳也不例外,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太極拳中蘊含的美學價值和道德情操吧。
古今中外的任何一種拳術,其功能不外乎搏人 (攻擊)、禦敵 (防守)和健身三個方面,特別是有些拳種,主要以攻擊制敵為主,所以必然以急功近利為原則,出手必狠,甚至一著得手即置人於死地。而太極拳集佛家的「大慈大悲」,道家的「善哉」和儒家的「仁義」於一體,可以說是一種「道德拳」。從其技擊手段來看,太極拳以「中庸」為體,以「無為」為用,講究「捨己從人」,講究「彼不動己不動」,講究「隨屈就伸」。它不僅僅把武德表現在口頭或是書面上,同時還把待人接物以善為本的行為準則,有機地融匯到具體的技法之中。即使在激烈的搏鬥之中,也處處講究與人為善這一太極宗旨,達到美與善的高度統一,達到外在與內涵的高度統一。這正是我國古典的「中和」之美,「溫柔敦厚」之美。
從習練拳術的根本目的看,絕大多數拳種都把戰場搏殺作為主要目的,所以才出手毒辣,攻即要害。而太極拳卻以養生為本,以技擊為末。它講究德術並重,身心合修。練拳的目的主要是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正像《太極十三勢行功歌訣》所云:「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太極拳的修煉過程,是教人向善的過程,是行道養德的過程,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正因為太極拳以健康身體為本,所以本固而枝榮,打拳技擊自勝一籌。
從太極拳的走架看,其要求在身心合一的基礎上「動如江河,靜如山嶽」,又要求「似行雲流水」,舒緩飄逸,跌宕有致,輕柔圓滑,連綿不絕。這不但可以使演練者身心俱融於天地,融於自然,達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的境界,同時,也使觀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正所謂「形美感目,神美感心」。這也是其他拳種無法比擬的內修特徵。
古人強調修煉是一種教育。練太極拳不僅是要強身健體,攻防格鬥,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修身養性。通過太極拳本身內涵或外在的美育特點,加強練拳者美的教育,增強其個性、品德、教養的精神美,達到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