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齋志異之鬼聖託夢
2025-02-24 02:15:25
編者按:《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從20歲始至40歲基本成書,後又繼續創作至暮年,歷時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作者的這篇文章抓住了聊齋的基本特點。描述詳細。推薦共賞!
湘妃城中,有一異人,姓曾名衍東,居城裡十有餘年,守著個小攤度日。曾生無心致力於生意的發展,一有空閒,兀自沉溺於故事、小說之類的創作。其妻怨聲不絕,卻又無可奈和,唯後悔嫁此不家男人。曾生忍辱負重,將稿件一一投向各報刊雜誌社,冀其發表,得些稿費,脫此窘境。然其性情蠢直,文鋒犀利,好針砭社會弊端,各刊皆為求財而生,不願惹事生非,竟不敢用。曾生因此仍默處一隅,不為外界知也。
某日夜間,曾生伏案讀書,不覺睏倦,恍然一個青帽布鞋,長衿飄拂的老者悄然而至,手拈長鬚,面含微笑道:「夜己深了,還看書麼?」曾生驚覺,抬頭望著老者:「先生何許人也,從何處來?」老者笑道:「我乃大清國時書生蒲松林是也,見你讀書勤奮,甚合吾意,特來相敘。」
曾生大驚,倒地便拜:「原來是大師,恕晚生無禮。」老者揚手止之曰:「曾生不必行此大禮,你我朋友之交。」曾生道:「雖是朋友,也是師生有別。想先生著一本《聊齋志異》,紅了三百多年,至今還有人記得。不似現在一些作家,大紅大紫不過兩三年。」蒲松林笑道:「聽你頌我之言,也是這般耿直,知你是個不善阿諛之人。你的作品不易發表也就不足為怪也。現在商品社會,你這種人註定要過苦日子的.」曾生道:「苦日子過慣了,倒是不怕,就是要掙錢養家餬口,少有時間讀書寫作,甚為不便.況且不知時人新的口味,不知怎麼個寫法才好呢.」蒲松林正色道:「你也要趕時髦麼?那樣萬萬不可的。如果寫法不合你的性格,決然寫不出好的東西。眼下人人削尖了腦袋鑽錢,世間有許多稀奇古怪、有趣味的事兒白白流失,沒人記載,甚為可惜。你能代我搜集整理,昭然於世的話,定然有你的好處的。」曾生道:「您是讓我學您寫《聊齋志異》麼?」蒲松林道:「正是如此,題目都為你想好了,就叫《新聊齋志異》吧。今人忙於掙錢,閒暇之時又要出門瀟灑、享受,沒工夫咬文嚼字,因此你寫的時候不能過於『之乎者也』,要通俗一些;但又要適當保持一些文言,以便迎合《聊齋》的風格。」曾生道:「大師要求甚高,晚生文筆淺陋,恐不能勝,還請另覓高人.」www.guidaye.com 鬼故事大全
蒲松林道:「按說天下高人不少。但教授除了授課,都忙著辦講習班、編時髦書賺大錢。我找了好多位,竟無一個肯接我這落寞的活計。我轉而退求其次,找中學語文老師。以前也有那麼幾位潛心攻讀,發奮寫作成為名作家的。如今世事迥異,課餘時間、雙休日、節假日,那些老師們都忙著為學生辦補習班,開小灶撈外款去了,競也不識抬舉,沒興趣接我的活計。」
曾生道:「也不全怪他們,商品社會嘛!本來也是,您那《聊齋》雖好,現在看的人也不多了。新的《聊齋》又會有幾個人看呢?」
蒲松林喟然道:「是啊,大清國時,天下閒靜,愛我閒文之人多如蚍蜉,其痴迷不亞於今人之愛歌星和球賽;仿效《聊齋》作文者更是不計其數。豈若今日這般寂寞冷落哉?不過那也沒關係。作生意沒有完全可以照搬的模式;我那《聊齋》也是前無古人的。今人作文,為引眼球,多作風花雪月,男女裸戲,不願耗時傷慮,深究情理,讀來終覺淺薄——凡事有所創新才有深意。或者下一個文曲星應在你的頭上呢?」
曾生道:「文曲星不敢當。不過說到文曲星,我倒想起來了,您何不去找那些現成的大作家呢?」蒲松林道:「文豪大家,辭工句麗,章法有度,然腹中塊壘盡失,江朗才盡,再難寫出有趣的東西;倒是爾輩無名寫手,飽含一腔生命激情,如巖漿湧地,蓄勢待發,方可揮灑千裡,了我心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