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景作文教學反思
2025-03-29 01:29:25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學寫景作文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學寫景作文教學反思
寫一次遊覽的經歷」有些同學從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臉開始,到遊覽結束,晚上睡覺為止,不分大小巨細,主次輕重,點滴不漏,照寫不誤,結果寫出的文章像一筆流水帳。有的甚至把記敘重點放在遊覽過程中的一些吃了玩了等的小事上,嚴重偏離了本次訓練目標。那麼怎樣指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細緻觀察,抓住特點。
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個觀察能力很強的人,他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機,能把景物的顏色、形態拍下來,印在腦子裡,畫起畫來就會逼真,寫起文章來就會活靈活現了。魯迅先生就是因為兒時細緻地觀察了生活,注意了身邊的景物,他才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出了「紫紅的桑椹,高大的皂莢樹,光滑的石井欄,肥胖的大黃蜂,輕捷的叫天子」那樣的名段。這就要求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什麼是觀察?怎樣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首先要選好觀察點。觀察點就是描寫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抓住景物的特徵,全面細緻地觀察。觀察和感受景物還需要發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著名詩人蘇軾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寫出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廬山的樣子。又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他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這一囊括比喻、擬人、反問三重修辭格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他寫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觀察還要有順序、從局部到整體,或從靜態到動態,也可以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抓住景物最明顯的特點,要指導學生努力發現和描繪景物的色彩特徵。我們平時常說,要觀察和描繪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謂「彩」就是指顏色,「姿」即姿態。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獨特的形狀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險」,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興安嶺卻是「群嶺起伏,連綿千裡」,「每條嶺都是那麼輕柔」,兩處山景截然不同,我們就是要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點,再寫出來,這是最基本的一點。
二、展開想像,運用修辭。
文章寫得細緻傳神還要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像,合理運用修辭。
展開豐富的想像是把文章寫得生動形象的關鍵。想像是形象思維的再現,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腦子裡再現出來,(再現性想像)。如鄭板橋的「胸有成竹」和我們寫文章的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畫家繪畫用的是線條、顏色,我們作文用的是語言文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會聯想(創造性想像),聯想是由某人或某事,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聯想會使文章的感情、立意更深刻。如《月光曲》一文中,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豐富的想像。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像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裡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繫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認識到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親切、舒服」之感頓湧心頭。
在寫景時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得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在描寫時,要儘量運用生動的語言、貼切的手法。如:聯想、比喻、誇張等。只有這樣枯燥的景物描寫才會變得充滿生機,富有情趣,才會吸引讀者。如在課文《三峽之秋》中,文章恰當的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如,「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跳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表現出長江的氣勢、生機和靈性。本文語句優美、簡潔,比擬生動形象,仿佛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又如《可愛的草塘》一文中的「走進去像置身於大海中一樣」寫得很美,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在寫作中也要準確、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就會把景物寫得具體、形象、真實感人。
第三、注重積累,言之有序。
作文的材料來源於生活,又表現生活。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停」。在細緻觀察,展開想像,合理運用修辭的基礎上,還要注重積累,精心排序,才能生動而有條不紊地表達。
積累素材首先要多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要想寫好寫景作文,積累一定量的寫景狀物的詞彙勢在必行。要想描繪出引人入勝的景色,首先對寫景的文章要多讀。讀,有兩個好處:一是讀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二是可以通過讀來從範文中得到寫作方法的借鑑。有人認為:觀察也觀察了,生活也體驗了,可就是寫不好文章,其原因就因為你平時沒有語言和寫作掛技竅的積累。多讀就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其次,我們要像一塊永不知足的海綿,從生活中的各個渠道,去吸收語言精華。吸收了還要積存下來,做好筆記,注意運用。經常運用,死知識就會變成活知識,才能「左右逢源」,「活水」不斷。
在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我家的小園》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路線是:金華→羅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思路清晰,敘述非常有條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情景交融巧繪勝景。
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覽全文,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讚美之情。作者正是憑藉這真摯的感情,謳歌了大興安嶺,謳歌了綠色寶庫——林海。他告訴我們,大興安嶺不僅是良材產地,也是科研基地。人們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給大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這說明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興國安邦」的意義,其結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寫景物的作文,在表達情感時,關鍵在於處理好「景」與「情」的關係。景與情貴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達到水乳交融、不可分離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景物帶有人的特點,讓寫實與想像完美結合在一起。一篇優美的文章只有滲透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才能更好地表達文章中心,準確地抒發作者的情懷,使讀者也能從課文美的文字中真切體會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對景物的喜愛。
總之,寫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根據所寫景物的特點,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並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平時要多觀察、多練習,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寫出來,巧筆繪勝景,定會讓讀者感到鮮明生動,在你描繪的畫卷前流連忘返!
【擴展閱讀】
英語作文課教學反思
這次作文課要求學生圖文並茂,可以通過畫圖和作文來說明要寫的內容。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夢中小屋」。我們作文時不受錢、時間、地點等任何外界條件的限制,任憑我們自由發揮想像作文。
作為老師,該如何組織好本次習作教學,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呢?結合班級實際,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以「談談自己的夢中小屋」和「評評同學的夢中小屋」為本次習作教學的話題,通過談關於房子方面的亭、臺、樓、榭等單詞入手,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經過思考琢磨後,開始動筆畫的畫,寫的寫。課後同學們全都積極的把作文交了上來。
同學們描述的「夢中小屋」美妙絕倫,他們想像豐富,無論是圖畫還是作文都令人感覺舒適、安逸、有趣和奇特。
[學寫景作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疫情反思作文_成長作文4700字
2.關於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9篇_成長作文
3.作文的教學反思13篇_成長作文
4.月考後的反思初中生作文_成長作文1600字
5.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4篇_成長作文
6.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三篇_成長作文
7.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三篇_成長作文
8.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3篇_成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