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大年初三肥豬拱門 內容和寓意
2025-07-21 12:12:10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民間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有著很多的說法,一些奇怪的說法和習俗和名稱甚至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是並不妨礙這些民俗流傳那麼多年到現在,正月初三是新年的第三天,在民間一些地方有著正月初三肥豬拱門的說法,那么正月初三肥豬拱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著怎麼樣的內容。
為什麼說大年初三肥豬拱門
說此種排法有三:一說是按人類馴服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畜,狗次之,其它依次類推。二說是按六畜的大小排列,雞、狗體積較小,排在前面,牛、馬體積較大,排在後面。
三說是按六畜和人的遠近排列,俗說,沒有雞狗不成家。老人們認為雞、狗可以撿食家中撒掉的糧食,為主人消災免罪,所以雞、狗都養在屋裡,接近於人,豬、羊次之,牛、馬則另有欄和廄,離居室最遠,所以排在最後。看來,後一說似乎有些道理,古代神仙故事裡說,漢朝的淮南王劉安成了神仙(其實他是因謀反被迫輕生的),飛升到天上去了,連家裡的雞狗都一起帶到了雲中,俗語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沒說過豬羊牛馬跟著主人升天的故事。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的寓意
大年初三:農曆正月初三又叫「豬日」。傳說女媧製造萬物聖靈時,先造的六畜,所以初一至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豬居第三,因而初三就是豬日。「肥豬拱門」就是有關初三的吉語,民間諺語:「狗來貧,豬來富」。所以,「豬日」有豬拱門,寓意有送上門來的財富,象徵來年富有吉利。
大年初三的風俗習慣
因為在閩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畲族人非常好客,他們從初三開使用這樣的竹竿舞表達歡樂的心情,竹竿舞有坐著 也有蹲著也有站著三種姿勢,還在互相變化,增加難度,邊跳還要邊做動作,竹竿舞它之前最早還有一個用處是什麼,就是當地的畲鄉小夥子大姑娘相對象的一種方式,就是說之前跳竹竿舞大家都會出來看,如果說誰跳在上面誰的姿勢好,誰的動作比較敏捷的話,就更加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
正月初三,廈門的習俗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