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十大關鍵詞:兩會上的「國計」與「民生」
2025-02-06 03:08:09
下周,20xx年全國兩會將拉開大幕,來自全國的代表、委員將齊聚北京,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的中國建言獻策。結合當前的輿論熱點與民意期待,中新網記者以「國計」與「民生」為線索,梳理出今年全國兩會的十大關鍵詞。
國計大勢
關鍵詞一:改革
聚焦:關鍵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啟程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詞。
過去一年,備受矚目的公車改革、司法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紛紛啟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讓民眾切身感受著改革帶來的紅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之年」,面對經濟轉型升級的諸多困境,經濟體制改革如何破題收效;面對備受社會詬病的積弊沉痾,國企改革如何實現「國民共進」;面對民眾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應民生關切……
今年全國兩會,「改革」依舊是各界最為期待的議題。
關鍵詞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蠅」劍指何方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辦了十餘名省部級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態勢,無疑也讓反腐話題的高熱度在全國兩會上延續。
十八大後的兩年多,80餘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落馬,十餘萬黨員幹部受處分,除了黨政系統,反腐風暴還深入到國企、軍隊、高校等領域。中國反腐上不封頂、不設禁區,引來全球矚目。
20xx年的「打虎拍蠅」將劍指何方?此外,包括紀檢體制改革、官員財產公開、「裸官」監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樣推進?這些無疑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高熱議題。
關鍵詞三:新常態
聚焦:GDP增速如何設計區間
今年中國的GDP目標如何設定?這是國內外輿論關注本次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而回答這個問題,「新常態」或是今年兩會的高頻詞。
20xx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4%,這一增速創下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的特點也再度凸顯。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預期目標,其中29個省份均明確下調了GDP增長目標。與此同時,更加注重提升質量和效益,更加強調改革創新,更加關注改善民生,這些成為各地設計經濟發展目標時的「新常態」。
作為牽動著13億人的龐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如何適應「新常態」,如何在「新常態」下轉型成功?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將再度會商「解題思路」。
關鍵詞四:依法治國
聚焦:法治中國如何堅守「公平正義」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提升到全新高度,並提出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作為新時期中國「四個全面」發展戰略之一,依法治國如何在今年全面推進,這是外界關注此次全國兩會的又一焦點。
從呼格吉勒圖案昭雪,到最高法巡迴法庭掛牌,中國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會高度關注。就在兩會前夕,公檢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臺,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會的「頂層設計」緊張施工。
今年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將在本次人代會審議,「法」將註定成為今年兩會的關鍵詞。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元年,人們期待,「依法治國」這四個字,可以是每個公民都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舉措,可以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與正義。
關鍵詞五:一帶一路
聚焦:區域協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籬
每年年初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可謂是全國兩會熱點話題的預熱與吹風。如果從今年地方兩會上找全國兩會的熱點,「一帶一路」將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一帶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標配」,31個省份均針對「一帶一路」的建設亮出地方版的對接舉措。
作為一項同時關係中國內政與外交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對國內外關切,「一帶一路」將有哪些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這亦是國內外輿論關注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
其實,不光是「一帶一路」,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有分析稱,中國經濟將在今年正式開啟區域協同作戰的「大棋局」。不過,既然是協同,如何破除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將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議題。
民生熱點
關鍵詞六:環保
聚焦:「美麗中國」如何驅霾除汙?
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保」莫屬。
過去的一年,「APEC藍」一詞因承載中國民眾對清新空氣的期待而遠播四海,而今年春節期間,大江南北數十城市的PM2.5爆表,讓「春節霾」成為輿論爭議話題。
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於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
其實,除了大氣汙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近六成地下水水質差,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生態文明建設」也寫入黨章。但是,在應接不暇的環境汙染數據曝光之後,中國的「美麗」願景該如何變成現實?依舊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
關鍵詞七:戶籍改革
聚焦:一紙戶口如何剝除福利捆綁
同樣是牽涉到每個國人的切身利益,20xx年,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大幕。
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界限,破題城鄉二元壁壘,特大城市可積分落戶,引導人口「梯度轉移」,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此輪戶籍制度改革凸顯出漸進特點,但是,作為一塊「硬骨頭」,戶籍制度改革前路依舊艱辛。
一邊是城鎮化大潮中,進城群體難以在購房、教育、醫療方面獲得同城待遇,一邊是北上廣等大城市迫於城市承載力以戶籍設限,一紙戶口牽動著太多利益博弈。
戶籍制度改革難,難在附著在戶口本上的地區公共福利差異,然而,在中國的區域間、城鄉間發展失衡的背景下,戶籍如何與福利剝離?可以預見,這亦或是兩會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之一。
關鍵詞八:養老金
聚焦:「並軌」後的養老疑問
今年1月,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開始按個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養老保險,按個人繳費工資的4%繳納職業年金。
此前的省級地方兩會,20餘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並軌方案並抓緊落實該項制度。
雖然國家層面的改革方案已經塵埃落定,但是,輿論圍繞此項改革的討論卻沒有降溫。
諸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資是否上漲?企事業職工「待遇差」是否會縮小?延遲退休何時啟動?「並軌」之後,因養老而產生的疑問與爭議,也料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九:創業
聚焦:中國式「創業潮」前景何在
從去年全國兩會以來,李克強不下十次公開談及創業問題,更是宣示要「在960萬平方公裡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
去年以來,中國政府也推出一系列舉措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調整200餘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對小微企業定向降準、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支持發展「眾創空間」……利好政策激發了社會的創業創新動力。
在政策引導下,中國式「創業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為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掃清路障並保駕護航?今年的全國兩會,這一話題期待代表委員們的討論。
關鍵詞十:價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係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20xx年新年伊始,國家發改委宣布放開24項商品和服務價格,從鐵路運輸到民航客運,從房地產經紀到小區停車,改革速度令人吃驚。
據介紹,今年內中國還將再分兩批放開多項價格,其中和民生密切相關的藥品價格、醫療服務價格、電力輸配價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價格放開會不會導致價格大漲?一些領域的價格亂象如何治理?價改會不會進入「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隨著更多領域的價改推進,這一關係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