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屏已經四面楚歌 全面屏究竟還有什麼可以關心的
2025-01-21 03:41:11
「全面屏」這三個字對於手機行業來說,絕對是時下最火熱的了,幾乎每一個貼上這個話題的手機產品都能在短時間內得到非常高的曝光量。但是在2017年末的時候,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對於「全面屏」概念的不滿。而到了2018年這一不滿也隨著「劉海屏」的出現而不斷被放大,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除了劉海屏我們還要關注些什麼?
在今年的MWC展會之後,華碩率先展示了全球首個劉海屏的ZenFone 5手機,但是這款手機發布之後,帶來的問題就是導致用戶對於「劉海屏」的看法瞬間發生了轉變,原本可能覺得很不錯或者無感,現在基本就是不喜歡了。
而這想法轉變的背後其實也是手機廠商自己「作」的,當初iPhone X發布的時候,雖然大家也都對其不抱有好感,但上市後體驗到劉海空間內所蘊含的黑科技的那一瞬間,似乎所有的美與醜都不重要了,好用最重要。但是反觀現在的「劉海屏」手機,除了有一個外觀上看著幾乎一樣的劉海額頭之外,還有其他值得誇獎的點麼?如果你硬要說由於劉海區域面積的縮小從而帶來更高的屏佔比的話,那我確實也無話可說。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問題的根源了,就是明明自己沒有那麼強的技術實力,還要跟風湊熱鬧的去採用劉海屏設計。我不否認這樣的做法可以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銷量狀況,但是這對於品牌建設來說卻是徹徹底底的災難,不論最後新產品的上市銷量結果如何,這些廠商都已經將半個身子買進了loser的範圍之內。
我個人對於「iPhone X開闢了一條錯的道路,而國產廠商還跟著走錯路」這樣的說法的後半段還是比較認同的,我相信iPhone X是蘋果在綜合一切考量之後目前能拿出來的經典方案,雖然這對於蘋果來說無關正確與否,但是對於一切跟風的廠商來說,那就是錯的。
說完了令人厭惡的劉海屏之後,再讓我們來看看全面屏手機另外幾個該關注的內容點,其實這些關注點也就是手機正面現在存在而未來應該消失的東西:傳感器、聽筒和前置攝像頭。至於為什麼不說指紋識別,人家vivo都已經解決了啊!
如果想要細緻化的說清這些問題,那我們就必須拿一款目前最接近全面屏的全面屏手機出來獻祭一下,他就是在本月初剛剛亮相國內的vivo APEX手機,這也是目前在我看來最接近理想狀態的全面屏手機(注意,只是接近)。
先來一點點的說,vivo APEX之所以稱之為「接近」的狀態,是因為其將所有處在前置面板上的功能都找了新的完成方法,但是這種完成方法卻不是最為理想的情況,至少在某些方面還不能夠完成功能正常使用。所以對於一款本身就定義為「概念」的產品,我們這裡也僅僅是舉例而已。
比如前置攝像頭,vivo APEX採用了一套獨創的全新微傳動系統,用一顆極其精密的微型步進馬達,搭配獨立驅動IC和精密控制算法,來控制攝像頭的起落升降。儘管這樣的方法確實非常具有新意,但從實際體驗而言,這個方法也僅僅在服務拍照功能的時候是可以接受的。一旦用戶想要啟用面部識別功能或者頻繁調用前置攝像頭的功能的話,那麼就會顯得非常的麻煩。
舉個例子,國產手機雖然現在都沒有類似iPhone X一樣的面容識別功能,但是面部識別卻是普及率非常高了,而這個功能最為依託的就是前置攝像頭。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未來想要用面部識別解鎖的話,還需要等待每次攝像頭升起才可以完成解鎖,不論攝像頭的升起有多快,都會影響使用體驗的。
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似乎行業裡還沒有一個可以平衡使用效率和功能形態的方法,所以說什麼時候解決了前置攝像頭的問題,真正屬於全面屏的時代才會到來。
接下來看傳感器,還是以APEX為例。傳統聽筒以屏幕共振的方法實現;距離傳感器以超聲波的形式實現;光線傳感器放置在頂部邊框位置上滿足功能需求。這些功能也是目前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了,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手機的邊框,APEX的左右兩邊+上邊框的寬度為1.8mm,而底部邊框則是4.3mm,這也是因為屏幕封裝工藝的不精進所導致的的必然問題,所以也導致人們提到國產劉海屏的同時還要提一句「大下巴」作為助攻,其實倒不如做成iPhone X那個樣子「為了讓你不說我有下巴,索性四周邊框都做成一個厚度」,從這一點上說,蘋果的設計師明顯要成熟一些。
其實以當下的產業鏈角度來看,vivo APEX絕對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產品,他幾乎運用到了所有目前最優的解決方案去完成全面屏的目標。但其終究是一個概念類產品,在實際體驗的時候還是會有缺陷。另外關於劉海屏的問題,雖然是抄襲,不過不論從視覺角度來說還是用戶體驗,確實要比2017年的那些「偽全面屏」好很多。只能說是從一個「毫無亮點」升級到了「有那麼一絲絲亮點」而已。
全面屏,去年是18:9的高屏佔比;今年是劉海屏;那明年呢?
本文編輯:白沛然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