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魁捉鬼
2025-02-01 09:51:09
清朝末年,在東山坳有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小夥子,人送綽號「鍾大膽」。他自己也搞不清父母為什麼給他取個名字叫鍾魁。他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這可能與他的名字有關。據鄉親們說他的命硬,剛出世時就剋死了母親,二十多歲時父親又離開的人世。因家庭不算富裕父親只給他留下了「車把式」的手藝和兩間土坯房。他繼承父業,靠給財主趕車拉腳為生,一個人的日子過得也算滋潤。這天,鍾魁送完一趟遠程貨物往回趕。連續幾天的路程已令他疲憊不堪睡意連綿。在這環山的馬路上也只有他和他的「四套」大馬車在不緊不慢的行走著。
夕陽西下,天空漸漸降下夜幕。一彎殘月掛上山頂,群星閃爍。一陣陣的山風熙熙吹來。有節奏的馬蹄聲「嗒嗒」扣響,馬掌擊起的火花映襯著山間的「鬼火」令人驚恐,令人倦怠。
鍾魁雖是膽大沒有怕意,但睡意和孤獨卻難以擋御。一個人行路使他怪想連篇。他想那怕有《聊齋》中傳說的鬼怪與他做伴閒聊也比這樣好的多。他很後悔沒有在太陽落山之前投宿打尖,省去這走夜路的寂寞。
鍾魁使勁地在大腦中搜索著,想來想去也找不出這直接回家的路上有熟悉的村莊和可以投宿的村落,最後只好下道向著靠山根的幾點光亮處走去。他認為有光亮的地方一定會有人家。
馬車離光亮處越來越近。他看清了,這裡確實零亂地座落著十幾戶人家。鍾魁不由地喜上心頭,總算找到可以解決肚子問題和打尖住宿的地方了。
村裡很靜,不時的傳出幾聲零星的狗吠聲。
鍾魁走上最近的一家亮著燈光的人家門前敲門。不知怎的,這家的燈光卻隨著幾聲驚恐的狗叫聲突然熄滅了,隨你怎麼敲再也沒有了聲音。
鍾魁想可能是人家不願意招引外人,於是他又換了一家去敲門,所遇相同。
他想:難道這個村子的人都是這樣不盡人情,不管怎樣我也要一直敲下去。他從村東頭敲到村西頭,把所有亮著燈光的幾家都給敲了個遍,也沒見到一個人影。
他真不知道今天怎麼這麼倒黴。
最後,他到了村西頭靠山根下一家的門前停下馬車,上前敲門,但這裡也不比第一家的情景好。他只好卸了車,把馬槽固定在車後轅上,拌好草料餵馬。
當一切事情辦妥後,他發現這裡沒水,他得去找一些水來。於是,他又回到了村東頭看到的小河邊用料桶提些水回來飲馬。忙完這一切,他把草料袋子拿出來鋪在這家的門洞房邊上準備將就一宿。可當他坐下向懷裡去摸乾糧時卻摸了個空。這才想起,原來帶的乾糧已經吃完,他想怎麼也不能守著銀兩餓肚子吧。他又抱著試試看的一線希望輕輕地敲響了這家的大門。一邊敲一邊說:「如果裡面有人請出來答話,我是一個趕腳的,因錯過了店鋪身上的乾糧又用完,貴處是否能賞我一頓飯,我將多給銀子。」可不管他怎麼叫,門就是不開,他沒敢報出自己的名子,怕引起這家人的驚恐,只好再次倚在門口閉目養神。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他仍不死心又輕輕地敲響了這家的大門……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