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鄉的故事作文
2025-02-06 19:15:09
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得出家鄉,而在家鄉裡也有一個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家鄉的故事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故事
提起家鄉汨羅,幾乎全球所有的華人都知道這是端午節的源頭,龍舟的故鄉。因為在兩千多年前農曆五月初的一個下午,一個英勇而悲壯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我的家鄉汨羅江畔投江自盡了,你知道他是誰嗎?那就是------屈原。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被幾經流放的屈原,輾轉到了汨羅這一帶。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口裡還吟誦著詩句,這時的他已經聽到了楚國被秦國滅亡的消息,悲痛萬分,「洗頭能洗落頭髮的灰塵,洗澡能洗淨全身的汙垢,但是我這被奸臣誣陷的心,又有什麼來跟我洗淨呢?我只能用這滔滔江水來洗清我的清白啊!」於是他懷著悲憤的心情,抱著沉重的石頭,永遠離開了他的祖國和人民!
這時突然狂風大作,閃電雷鳴,江水逆流。附近的百姓知道出了事,聞訊趕來,看見大家尊敬的三閭大夫的屍體向上遊漂去,人們一面用竹筒裝上大米,丟進江裡。一面奮力地劃著小船去搶撈屈原的屍體。這就是聞名世界的五月五日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在玉笥山頂建起了屈子祠,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屈子祠,樹木蔥蘢,屈原銅像雄偉高大,祠內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桂樹多株,每逢中秋節,黃、白花盛開,馨香四溢,令人陶醉。建有獨醒亭、騷壇、濯纓橋、桃花洞、壽星臺、剪刀池、繡花墩、望爺墩等紀念屈原的古蹟,俗稱玉笥山「八景。
屈原在流放的時間裡寫了大量的詩歌如:《九歌》、《招魂》、《天問》《離騷》等優秀作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成了千古絕唱!他的作品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
是啊!家鄉的故事裡的屈原就是這樣,憂國憂民,甘願為國而投江自盡。
第二篇:家鄉的故事
我的家鄉在武夷山,這裡不但風景如畫,而且,我們這裡的人十分文明,有道德。還有一些人,在默默地為社會奉獻,今天,我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每天早上醒來,總是聽見「刷——刷——」的掃地聲,我十分煩躁,心想:是誰在這個時候發出這麼難聽的聲音呢?這比我的偶像的歌難聽一百倍!這個人是腦子出問題了吧,而且,這個噪音不但吵,還很早呢!每天6:30準時開「唱」,害得我每天6:40就起床,因為這個聲音一響,我媽媽就叫我了,我媽媽原來的鬧鐘是一首我很喜歡的歌,可好聽了,會使我又睡過去。可是這個聲音真吵,使我一醒就睡不著了,只好起床了,這可真是個「優點」啊!我經常忍不住問爸爸媽媽,這個這麼難聽的噪音是誰發出來的?可爸爸媽媽總先一臉的悲傷,然後憤怒地訓斥我:「不許亂講!這聲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歌曲了!」我聽了,作嘔吐狀。平常無論什麼事,媽媽總先一樂,之後笑著走開了。可這次我失敗了,因為媽媽看了後沒有任何表情,默默地走開了。因為這個聲音總是只響20分鐘,每次,當我匆忙地跑下樓時,都沒有一個人影,只好失望地去上學了。那一天,我下定了決心,要找出吵源!
於是我強忍著困意6:20就起來,洗臉刷牙出門了。我到處尋找,突然,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從馬路對面走過了,他弓著腰,一手拿掃帚,一手拿畚鬥,他,他,他不是陳大伯嗎?他已經69歲了,竟然還在默默奉獻!我猛然怔住了,突然我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為什麼陳大伯那麼受人尊敬了;明白了爸爸媽媽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明白了自己的年幼無知;明白了自己不懂欣賞;也明白了生命是為了奉獻,而不是為了索取!
如今,每天早上,陳大伯依然在用掃帚唱歌,這完美的「噪音」依然監督我早起,然而,現在我覺得這個完美的「噪音」比我最崇拜的偶像的最好聽的歌更好聽一千倍!我覺得這是最美的歌,雖然它沒有歌詞。
第三篇:家鄉的故事
晚年的秋已經無力再支撐下去,開始把自己的身體掩埋起來。護身的秋葉此時也已失去了舊日的色彩,紛紛投入到大地母親的懷抱之中……
就在這秋即將隱跡冬剛嶄露頭角的時候,滿院的「梨花」已經撲面而來了。雪,依舊在下著,只不過小了些。踏著那層足以淹沒腳踝的雪,我獨自一人走在這漫天飛舞的「梨花」之下。天空中深色的雲似乎要壓下來,也許它正在發洩自己的悲憤之情,也許正在
向大地炫耀著自己的威風,也許……
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方有一片綠色,我不由得朝著這難得的綠奔去。走在那綠色的畫面上,我好像又回到了春天裡,身邊的綠意洋溢著勃勃生機,充滿了活力。而如今是冬季,是百物棲息的時候,出現這一片綠色,不是更富有詩意嗎?不是更能體現綠的堅強意志嗎?不是更能體現綠與冬的拼爭嗎?
綠,實在是無處不在。
土壤下面是秋,秋的上面是綠,綠的上面是濃濃的雪白。秋作了綠的滋補品,使綠更加充滿活力;雪也作了綠的滋補品,使綠更加豔麗多姿。
我想著,想著……
雪,在飛舞著……
綠,在沉思著……
我,在等待著……
第四篇:家鄉的故事
我的外婆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她對我特別好,但我在小時候卻不喜歡回外婆家,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我就告訴大家這個密秘吧!
外婆的家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那裡四面環山,交通極不方便。我小時侯,每次回外婆家坐了1個小時的汽車後,還要步行半個小時才到。我們走到村口時已經精疲力竭,而當走進外婆的村子時,更讓我感到難堪。村裡的巷道是用石頭輔成,上面凹凸不平,各家各戶廚房的汙水任意流在路邊,有時路上還會出現一大堆牛糞,看到這些,真讓人噁心。晚上更讓人難受,村裡各家各戶都沒有衛星電視接收器,沒有我喜歡看的兒童電視節目。因此,我小時候很不願意回外婆家。
直到我讀到小學四年級,有一天,外婆又來到我們家,喜滋滋地告訴我們:「現在家裡安裝自來水了,而且村裡巷道已經輔成了水泥路,如果我們回家,還可以直接把摩託車開到圍院裡啦」。聽了外婆的話我將信將疑,外婆的家鄉,會有這麼快的變化嗎?
去年清明節,我和我的父母一大早就去買物品準備回外婆家了,走在路上,我卻又是很擔心,外婆家鄉還是以前那樣嗎?然而,當我們回到外婆家的小村子時不禁,我驚異這裡的變化,原來的石頭路不見了,取而代之是平整的水泥路面,而且很少看到那些髒物。我們把摩託車停在院子裡,我又驚異的發現:怎麼外婆家什麼時候有了彩色電視?我按下電視遙控器,發現這電視還可以接收到衛星電視節目呢!我用自來水洗手時,我知道外婆家天天挑水喝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真替外婆高興。吃飯的時候,外婆不斷的往我碗裡添加我最愛吃的雞肉。外婆還說,前幾天剛參加了09年的農村醫保,今後看病就會更省心了,看到外婆滿臉的憧憬,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前幾天,外婆又一次來了我家,我又問起了外婆家的新變化,外婆說:現在在政府實行家電下鄉補助政策,你二舅看到鄰居好多人都添許多家,我們也正打算過幾天買洗衣機呢。我想,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外婆的家鄉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第五篇:家鄉的故事
今天,太陽公公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回南安老家的路。
回往南安的路,已經不是以前坑坑窪窪的泥土路,而是那平坦筆直的柏油公路。回往南安,已不是以前三小時的焦急等待,而是現在半小時的歡聲笑語。
到了南安,我放眼向四周眺望:原本是那一座座矮小又並不起眼的平房,現在已經蓋上了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有的已經蓋了五層了呢!從前的平房,我爸爸也睡過,我爸爸說,他在那裡睡覺的時候,天寒地凍,下雨時還會漏水,偶爾老鼠還會鑽進被窩裡,讓你不得安寧。我進去看了看,真的,床是木架和稻草鋪,屋頂的磚磚瓦瓦偶是破破爛爛的,還有好多老鼠窩。不過,這種窮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啦!村民們將平房一層又一層地往上搭,原本一個貧窮的小縣城頓時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小城市。以前,農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三餐沒兩頓飽;現在,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住好,有的還開起了小車呢!都在奔小康。而且,在農村生活,與在車功能是生活卻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在這個農村裡,十分幽靜,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個安穩覺;而在城市,車水馬龍,剛做了一個美夢就被打斷了。而且,在這個小村莊裡,人和人都和諧地相處:我把一個風箏遺忘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後來,要回家了,我才猛然想起,到了一看,還在那兒呢!那城市呢,自行車被搶被偷,家裡東西時時被盜,真不安全啊!但是,在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好處,不能就根據一點來判斷他的好壞。
現在,農民們富裕了,田裡都種著各種各樣魅力營養的蔬菜,有的還租車專用來運進城市裡呢。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民伯伯們種田再也不用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了:除草可以用除草劑,播種可以用播種機,收割可以用收割機……
我們家今年也在南安老家再建一棟房子,而且我們選的那塊地是塊風水寶地:春天可以聆聽燕子的歡歌,夏天可以享受到清爽的風,秋天可以觀賞到火紅的楓葉,冬天可以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啊,我的故鄉在前進!我偉大的祖國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