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退出中國市場 為什麼行業一哥在中國也玩不轉了?
2025-05-11 14:34:25
無論你是不是電子書的用戶,相信你都聽過Kindle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力,Kindle成為了電子書的代名詞,不過,即使是這樣一個眾人熟知的產品,也沒能在中國市場成功。在6月2日下午,Kindle官方正式宣布,將會在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國Kindle電子書的運營。
作為行業巨頭的Kindle為何最終也沒能玩轉中國市場呢?
相比正版圖書 免費的更香
Kindle有著自己的電子書商店,用戶通過電子書店可以購買書籍,並且存入Kindle中進行閱讀。不過,相比收費的正版圖書,網上免費的資源自然更受用戶歡迎,在搜尋引擎上搜索「Kindle免費資源」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到很多攻略以及各種實用技巧分享,在這種環境下,Kindle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像。
據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佔網絡文學產業17.3%的市場份額。截至2021年12月,盜版平臺整體月度活躍用戶量為4371萬,佔在線閱讀用戶量的14.1%,月度人均啟動次數約50次。多數網絡文學平臺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盜版;82.6%的網絡作家深受盜版侵害,其中頻繁經歷盜版的比例超過四成。
在這種環境下,想要依靠出售圖書獲利,自然是難上加難。
國產品牌發力 競爭加劇
不僅受到盜版電子書的影響,Kindle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此前市場上只有Kindle一家,而現在涉及電子書的品牌越來越多,與Kindle直接競爭的就有小米多看電子書、掌閱iRead等品牌,此外包括華為、漢王、科大訊飛、海信等品牌也相繼推出了電子墨水屏產品,也具備了閱讀的功能,自然也能夠替代Kindle成為閱讀工具。
小米多看電子書以及掌閱iReader在功能上與Kindle近似,都是只具備閱讀的功能,不過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因此會搶佔不少Kindle的用戶。
而華為、漢王、科大訊飛等品牌推出的電子書產品,雖然價格要更貴一些,但是主要用途是辦公使用,同時具備閱讀的功能,因此有了這些產品的用戶,也就不會再額外考慮Kindle。
Kindle的功能相對單一,只是作為閱讀使用,因此用戶更新換代的意願也並不強,只要設備沒壞,就可以一直使用,這就會讓Kindle的目標用戶變得越來越少,在國產品牌的夾擊之下,Kindle的銷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用戶習慣發生改變 手機成為新趨勢
假如以上因素都不存在,Kindle最終依然有很大的概率會出現今天的情況,原因就是用戶的習慣正在發生變化,最早是閱讀紙質書籍,後來隨著電子書的興起,Kindle代替了紙質書籍,而現在,用戶手中使用的手機,也正在取代Kindle的地位。
與Kindle相比,手機除了無法帶來Kindle那種紙質閱讀的質感,在其他方面不僅與Kindle體驗相同,而且更加的方便,手機閱讀對於Kindle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地鐵裡、電梯間,我們總是能看到人們在使用手機閱讀,而見到Kindle的機率越來越低。
在閒魚2021年十大「無用」商品評選中,電子書位居第三位,入榜原因為「誘惑太多,無法靜心閱讀」。不少用戶的放鬆方式已經變成了玩手遊以及刷短視頻,這也是手機對Kindle帶來的影響。繽紛多彩的網際網路讓功能單一的Kindle逐漸被遺忘,甚至不少用戶都調侃,Kindle最常用的功能並非是閱讀,而是用來蓋泡麵,在這種情況下,Kindle的日子自然也不會好過。
剛買了Kindle怎麼辦?
Kindle已經官宣將會推出中國市場,那麼此前買了Kindle的用戶後續該如何使用Kindle呢?首先如果你的Kindle是2022年1月1日後購買,且為損壞,並且留有發票,那麼可以申請退貨,截止2022年10月31日都可以進行退貨操作。
在2022年1月1日前購買的用戶是無法退貨的,可以在2023年繼續使用Kindle,只需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將想要閱讀的電子書下載到Kindle中,就不會受到影響。
Kindle官方也提供了關於電子書店運營調整的通知,Kindle用戶可以跳轉至官網查看詳細內容。
點擊進入Kindle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