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霜降有關係嗎 關於驚蟄的來歷
2025-06-16 15:06:04
我們都知道驚蟄時節都是在春季,指的驚蟄過後氣溫回升、春暖花開,將那些還在蟄伏冬眠的動物們驚醒迎接春天;而霜降指的就是天氣慢慢變冷,接著初霜開始出現。很多人覺得這兩個節氣中存在著很多的聯繫,具體是不是有著聯繫呢,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深究才能知道。
驚蟄霜降有關係嗎
驚蟄是立春之後,氣溫回暖的時候,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時間為每年公曆的3月6日左右。霜降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所以從驚蟄走到霜降就是指:從春天走到冬天的意思。
驚蟄的來歷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名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漢初以前 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
驚蟄節氣習俗
廣西地區驚蟄吃「炒蟲」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