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架太極拳創始人:陳長興 剛柔並濟的太極拳
2025-08-01 13:47:09
中國太極拳的第六代傳人陳長興,自幼跟隨父親學拳,在原有的太極拳上加以歸納總結,創造出了現在老架太極拳一、二路,一、二路太極拳都有不同的風格,時而柔多剛少而是急速緊湊,體現了一代太極宗師的智慧,更多關於陳長興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往下看。
陳長興簡介
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陳氏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自幼受業於其父秉旺,太極拳、械出神入化。
他不但將陳王廷所創之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不足者補之,重複者裁之,創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現在老架(也稱大架)太極拳一、二路,並且據己所得,發展了太極拳理論。
陳長興生涯
陳長興先以保鏢為業。走鏢山東。清道光年間,河北廣平府永年城西大街「泰和堂」東主,陳德瑚(陳家溝人)僱用陳長興護院,教店員武術,保店自衛,少年楊露禪,李伯魁(同是永年人),在此學得陳長興長拳,後來楊露禪隨陳長興再投保鏢行業。
晚年,與子陳耕耘加盟北京「得勝鏢局」,留在京都設館授徒。
陳長興拳術特點
陳長興創造性地發展了現在的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大架)。
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採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鍊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太極拳用武要言
要訣云:
捶自心出,拳隨意發。總要知己知彼,隨機應變。
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或粘而遊,或連而隨;或騰而閃,或摺而空;或掤而捋,或擠而捺。
拳打五尺以內,三尺以外;遠不發肘,近不發手。無論前後左右,一步一捶。遇敵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
拳術如戰術:擊其無備,襲其不意;乘擊而襲,乘襲而擊。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擊虛,取本求末。出遇眾圍,如生龍活虎之狀;逢擊單敵,似巨炮直轟之勢。
上、中、下一氣把定,身、手、足規矩繩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察來勢之機會,揣敵人之短長。靜以待動,動以處靜,然後可言拳術也!
要訣云: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
戰鬥篇云:擊手勇猛,不當擊梢,迎面取中堂;搶上搶下勢如虎,類似鷹鷂下雞場。翻江潑海不須忙,丹鳳朝陽最為強;雲被日月天交地,武藝相爭見短長。
要訣云:法步進入須進身,身手齊到是為真。法中有訣從何取?解開其理妙如神。
古有閃、進、打、顧之法:何為閃?何為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
古人云:心如火藥手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現神奇。
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
左過右來,右過左來。手從心內發,落向前面落。力從足上起,足起猶火作。
上左須進右,上右須進左。發步時,足跟先著地,十趾要抓地。步要穩當,身要莊重。去時撒手,著人成拳。上下氣要均停,出入以身為主宰;不貪不歉,不即不離。拳由心發,以身催手,一肢動百骸皆隨。一屈統身皆屈,一伸統身皆伸;伸要伸得盡,屈要屈得緊。如卷炮卷得緊,崩的有力。
戰鬥篇云:不拘提打、按打、擊打、衝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頭打、手打,高打、低打,順打、橫打,進步打、退步打,截氣打、借氣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總要一氣相貫。
「出身先佔巧地」,是為戰鬥要訣。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打手要狠,不狠則不濟。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
發身要鷹揚猛勇,潑辣大膽,機智連環,勿畏懼遲疑。如關臨白馬,趙臨長坂。神威凜凜,波開浪裂。靜如山嶽,動如雷發。
要訣云:人之來勢,務要審察。足踢頭前,拳打膊下。側身進步,伏身起發。足來提膝,拳來肘撥。順來橫擊,橫來捧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風,審顧地形。手要急、足要輕,察勢如貓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齊到始為真。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敵如摧草。
戰鬥篇云:善擊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勢。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肋並中心。前打一丈不為遠,近打只在一寸間。
要訣云:操演時,面前如有人;對敵時,有人如無人。面前手來不見手,胸前肘來不見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佔先,意要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現起。腰要豎起,丹田須運起。自頂至足,一氣相貫。
戰鬥篇云: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取勝;不察形勢者,必不能防人。
先動為師,後動為弟。能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膽欲大而心欲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理運乎二氣,行乎三節,現乎四梢,統乎五行。時時操演,朝朝運化;始而勉強,久而自然!拳術之道學,終於此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