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和兆元 和兆元

2025-07-14 10:55:11

和兆元

男 (1810-1890) 和式創始人
籍貫:河南省溫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2位直系傳人
 

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捨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栽,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後,太極神手陳清萍之師張彥(趙堡人)雲遊歸鄉後,和兆元又得精心指點,悟通拳理,其功夫出類拔萃,刀、槍、劍、棍無所不精。
      清朝末葉,和兆元保三朝元老,禮部尚書李棠傑進京有功,皇清例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職官員)之職。在京期間,集思廣益,廣交武林朋友,博採眾長,取武術百家之精華,通過對人體經絡、關節等生理方面的大量研究,結合《周易》、《中庸》、《理學》集醫學於一體,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並使架式更順其自然,完全符合人體生理結構,開創了太極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極拳)。這套拳架強調理法自然,故行功走架又稱「耍拳」。整個拳架樸實無華、勢簡徑捷,以體用一致為要求促進拳架、推手、散手三合為一,技理相合。通過朝夕盤架增強自身功夫,通過推手實踐矯正拳架,直至最終用於實戰。
在京期間,和兆元曾多次隨李棠階(晚清歷任大理寺卿、禮部尚書、軍機大臣等)北上巡視,南下主考,屢遇強寇,他都能以技贏人,以德服人。和兆元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趙堡鎮等地流傳。
      晚年返歸故裡後以研拳傳拳自娛,著有《和式太極拳》、《太極拳行功要論》等拳論。傳子潤芝、敬芝及長孫慶喜等。

      和兆元歸裡後,以研拳或教子孫自娛,長子潤芝、次子勉芝、三子敬芝、四子慎芝及長孫和慶喜均得真傳,和潤芝兼承家傳醫術,精中醫內科,受人敬仰,人稱和潤芝大師傅,勉芝二師傅,敬芝三師傅,慎之四師傅。和敬芝才兼文武,授「文林郎」之職,曾隨李建(李棠階之子)參贊政務。又主講武陟河朔書院,著有《高手武技論》等太極拳理論。

同类文章

陳秀峰 陳秀峰

陳秀峰男 (?-?) 楊式第3代傳人 籍貫: 師承:楊班侯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楊班侯

楊班侯男 (1837-1892)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永年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7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1837~1892),名鈺,字班侯,綽號二先生,河北永年人,楊式太極

富周 富周

富周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省保定市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王茂齋 王茂齋

王茂齋男 (1862-1940)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山東掖縣 師承:全佑  傳人:約11位直系傳人

全佑吳式創始人 全佑

全佑男 (1834-1902) 吳式創始人 籍貫: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8位直系傳人   全佑 全佑(1834年-1902年)為滿族人,姓烏佳哈拉,為吳氏太極拳(又稱吳家太極拳)的奠基者。全佑從學於有楊無敵之稱的楊露禪(1799年

和兆元 和兆元

和兆元男 (1810-1890) 和式創始人 籍貫:河南省溫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2位直系傳人  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捨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栽,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後,太

齊閣臣 齊閣臣

齊閣臣男 (?-?)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常遠亭 常遠亭

常遠亭男 (1860-1918)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侯得山 侯得山

侯得山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北京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祿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天義順御醬園張家教拳。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祿禪學拳。張鳳吱很用心學太極拳,進步很快。他的醬菜把式侯得山就跟看學練,也學的很好。傳說《張氏隨筆》就是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

楊露禪楊式創始人 楊露禪

楊露禪男 (1799-1872) 楊式創始人 籍貫:河北永年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7位直系傳人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