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到底練的是什麼?一輩子總結的奧秘!
2025-08-02 04:56:08
予曰。太極者陰陽未分之謂也。動之則分而為陰陽。靜之則合而為太極。太極拳從修養方面說,須由動處向靜處練,是猶陰陽之合而為太極也。從技擊方面說,其虛實變化,常蘊於內而不形於外,是猶太極之陰陽未分也。
不管是從武術的角度、還是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太極拳一輩子實際上練的就是精氣神三寶,在漫長的練功過程中感悟太極之「道」,開發自己的智慧。
長期練習太極拳,能有效保持人的骨骼肌肉的彈性和韌性,從而增進關節及周圍組織的活力,太極拳練到一定的層次,就需做到「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通過練悟並重、養練結合的練拳指導思想來獲取精氣神,養練我們的神經,蓄養我們的精神,精氣神充足了,自動來調節治癒身體的疾病(運動、治療雙管齊下);才能在實戰中以一種「體」、「神」、「經」合三為一的精神狀態放鬆、自然地將自己練就的太極功夫最大限度的發揮釋放出來。歷代先賢皆言內家拳能變化人之氣質,此誠乃修身之拳也。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講求中庸之道,「極高明而道中庸」,尋求天地至道的那個點,無限趨近於它,最終達到不偏不倚的境地。在我們的日常鍛鍊中也該如此,才能順應天地自然之理,得到最好的結果。
三十年不停拳
三十年不飽飯
三十年獨自樂
三十年獨自眠
陳家溝至今流傳著這樣的養生歌訣,這首歌訣出自陳公兆先生。先生字德基,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陳氏十三世,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先生八十歲時,仍有制服驚牛之壯舉,時人驚嘆:「真乃神人也!」
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的固守,主要是對「先天之精」的充實和「後天之精」的蓄養。先天之精必須後天之精的充養。後天之精有賴於飲食和脾胃的化生運輸水谷精微。
太極拳運動除了養身外,尤以養氣為主。拳諺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太極拳運動對人體氣的滋養,主要是對後天之氣(外氣)的調納和先天之氣(內氣)的攝納。
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神」的調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心理上對精神意志的自我調節,避免情感的過分刺激,而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二是在生理上,通過意識活動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以達到健腦延腦的目的。
在心理上,太極拳通過以「意」為基礎的心志活動來帶動形體動作,來達到精神意志的自我控制。
在生理上,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正是對不良情緒引起生理反應的良好的自我調節。
精、氣、神在人體中的作用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太極拳運動所追求的是精、氣、神的不斷生化,是練精化氣、氣化成神、神能聚氣、氣能生精的相輔相成的過程。正是在三者互為因果的不斷轉化中,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培植了人體的生命力,增強了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