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更適合練42式太極拳 五類人練更加有益
2025-08-03 00:43:08
上海體育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太極拳對人體血壓、血糖、心肺功能、大腦、脊柱及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都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並能提高人體抵抗力。這樣一種健身方式,只要是身體和關節能夠自如活動的人,都適合練習。不過,專家建議,如果以下五類人習練太極拳,將會更加有益。
適合打42式太極拳的五類人
1.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太極拳採用腹式深呼吸,從而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使胸部應採用含胸的方式,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便可加強呼吸的深度,藉以減除運動中氣喘的現象。
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和含胸拔背的細緻練法,對預防和治療內臟器官、機能的各種慢性疾病極有成效。氣沉丹田是通過腹式深呼吸來實現的,腹式深呼吸有助於潤滑內腸和增強腹壁肌的韌性和彈性,使橫膈運動。
腹部時松時緊運動著,練習時間長,腹部逐漸充實圓滿,富於韌性和彈性,可以增強抵抗力。
練太極拳提高了肺活量,練太極拳加快了膈肌運動,修復損傷細胞,呼吸困難者會感覺到呼吸暢通。
2.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
打拳時思想專一,排除雜念,在意識的支配下,精神始終關注在動作上,沒有其他情緒的幹擾,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就使大腦皮質進入一種保護性抑制狀態,就讓緊張的思維、神經得到放鬆休息。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複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人腦方面的調節作用。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相生),用意不用力,精神既放鬆又集中,動作四而八方都有,調節大腦神經的靈活性。中樞神經指揮全身運動,有充足的時間、餘地發揮作用。沒有哪一項運動有中樞神經如此深度、充分地參與,鍛鍊了靈敏性,所以久練太極拳的人反應都十分敏捷。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太極拳講究「意守丹田」,以靜制動,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增強神經系統對人體內外的良性控制力。使興奮於抑制過程協調,對身體及精神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慢性肌肉損傷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專家表示,中國太極拳這一古老的強體健身方式,能夠有效緩解諸如纖維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損傷疾病的症狀。
在美國最近的這次研究中,太極拳對緩解和治療纖維性肌痛綜合症效果明顯。醫生表示,太極拳的動作要求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人體各肌肉群和肌纖維伴隨太極動作進行最大限度扭轉,使肌肉收縮有力,與之相應的,骨骼對外力的承受力和韌帶的活動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體活動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協調性。
4.心腦血管病
太極拳動作通過以腰為軸,帶動四肢,旋腰轉背,螺旋纏繞,意想勁力傳遞,勁貫竅穴,布流周身,通任、督,練帶衝脈,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起到健身作用。
氣血周流,各毛細血管開放,靜脈、淋巴回流加速,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的練習形成了腹式呼吸,此種呼吸方式的形成。
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心機的營養作用,改善了心臟營養的過程,有助於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同時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由於練拳時身體重心降低,增強了腿部血液循環的功能,也起到了減輕心臟負擔的作用。
5.胃腸道慢性病
打太極拳能使血脈流暢,循環加強,各臟器的供血增加。同時由於腹式呼吸經常改變腹內壓,使腹腔內各臟器受到柔和、持久而有節律的按摩。局部供血得到改善,因而消化系統,特別是胃腸的組織和功能都受到良好影響。
太極拳是一項緩慢的有氧運動,常練太極拳能防治腸胃病,腸胃不適能引發多種疾病,太極拳治腸胃有奇效。
胃竇炎或慢性潰瘍症狀會得到改善修復,腸管的蠕動亦因腹壓改變的按摩作用和局部微循環增加而加強,吸收與傳輸功能也會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