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必看的42式太極拳秘訣 技巧要領都在這了
2025-08-02 09:10:09
42式太極拳是在簡化太極拳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動作相對於其他流派的來說比較簡單,是一種比較適合太極拳基礎的人學習,而且目前學習42式太極拳的非常多,而對於剛剛好學習42式太極拳的人可能會跟著一些會的人學習,但是總歸還是要自己掌握42式太極拳的技巧及要領,這樣學習起來就比較簡單,今天太極拳小編就是對於初學42式太極拳的朋友整理的要領技巧和學習階段,希望這些對你們有幫助。
42式太極拳學習技巧
1. 保持松靜
首先要把大腦靜下來,然後放鬆周身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排除一切幹擾因素,全神貫注投入到練拳中去。
2. 虛領頂勁,尾閭中正
頭正頸直,虛領頂勁。口唇自然閉合,下頜向裡收,舌放平,動作要向何處,眼神先去,眼隨手動,手到眼到,停時目光經食指前視。
3. 沉肩墜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齊,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貫指尖。
4. 含胸拔背,氣沉丹田
鎖骨平準對齊,胸肌放鬆,稱作含胸。背肌也要放鬆,背肌骨節微有上提之意,背部皮膚有繃緊的感覺,稱作拔背。
5. 以腰為軸,上下相隨
腰為主宰,帶動四肢運動。腰腹肌轉動,胸背肌亦隨之轉動,帶動四肢的纏繞圓轉。作到上下呼應,融為一體,內外、上下、左右、前後要協調一致。內外合一,一氣呵成。
6、步法靈活、虛實分明
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運動時兩腿要分清虛實,隨著重心的轉移,兩足要交替支撐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7、勢正招圓,連綿不斷
勢正是指動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縮,不歪斜。招圓是指動作圓滿,舒展不拘不僵。動作之間要求連綿不斷,招招貫串,整套動作要一氣呵成。
8、以意導動,內外合一
打42式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要「心靜用意」。使意識專注於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動作過程中,內部與外形的開合虛實和旋轉變換,務求作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意想勁到,動必合法。
42式太極拳學習的四個階段
關於42式太極拳的學習,我們需要按部就班,套路雖然並不複雜,但我們也需要一步步來,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打基礎
練拳一般都從盤架子開給,要領是儘可能地做到松、穩、慢、勻,以達到「運勁如抽絲」為目標。
第二、內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礎上,要求內氣與外形相互配合,一致運行。每一個姿勢都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自然,絕不勉強。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對內功的增長不利,有時還會傷身致病。
可見,學習42式太極拳,我們需要把握太極拳的內在規律,動作要協調自然,不能太過僵硬。
第三、上下相隨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內外相合的上下相隨。內氣舒適暢通地貫注到外形姿勢上,是免於僵滯的先決條件。動靜鹹宜,以靜待動,動無一處不動,靜無一處不靜。
練拳過程如行雲流水,上身與下身的動作互相協調,做到上下相隨,主要是從頭頂經尾間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氣下沉到腹腔,然後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體,四肢配合。
兩臂的運行要在身體周圍的氣圈之內,運動的方式要鬆軟圓活,不用強力。以腰胯帶動下肢,兩胯鬆散,兩腿放鬆,使意氣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動重心時,兩足要互相配合,協調運動,輕靈地變換虛實。
42式太極拳練習講究一動有無不動,周身節節貫穿,這也是傳統太極拳的學習要領。
第四、拆架子
練習42式太極拳是為了學以致用,要學會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掌握要領,靈活運用。上面已經說過,42式太極拳的功效,大體上可以以分為兩個方面:
1 、養生方面
42式太極拳每一個姿勢都有起點、運行、終點、變換四個環節。習練時要把內氣運用於上述各個環節以至練拳的整個過程。內氣充實才能使內臟得到保養,並使筋骨皮也同時得到鍛鍊。養生功夫的練成,主要決定於內氣。
2 、技擊方面
技擊功夫主要體現在招術的實際應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時可以得心應手,有時就不起作用。
「術」是靈活的、是無形的,是神、意、氣結合的運用,要求空靈而不僵實。「術」在應用時要有明確的方向。
一接手就要「聽」懂對方的動向、出勁的勁端和勁源議及力的虛實。聽勁靠「術」而不是用「招」。發勁時也要靠「術」控制對方,迫使對方作出反應,當其在不合適的條件下找合適的時候,就容易暴露中心。
這時應該引出對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況下才能發勁。因此,在交手時,不能只用「招」,不用「術」,也不能「招」、「術」分離。應運用神意氣和手法的結合,形成「招」中有「術」, 」術」中有「招了。
42式太極拳的學習要領
學習42式太極拳,我們要做到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這五個要領,下面我們展開說明。
1.心靜
心靜,就是心裡寧靜,心思專一,專心致志。42式太極拳推手練功,首先要求心靜。只有心靜,才能專心一意地體察對方動靜、虛實變化。
推手練功務必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不可自我伸縮。如果心不靜,意不專,主動妄動,則會自我被動。推手只有心靜,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無力,咱也無力,咱意仍在他先。
所以說在42式太極拳推手的學習中,我們需要讓自己保持心靜,不要為俗世所幹擾。
2.身靈
身靈,就是說形體要靈動,活潑,不可呆滯。呆滯,則進退不能自如,如此絕對不可以。必須滿身輕利,靈動活潑,「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達到推手練功時,對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對方骨裡。
要想身靈,必須體如雷達,偵察試探,憑藉感應,反饋信息。為此,全身關節須節節鬆開,且一氣貫穿,輕鬆靈活。對方左來我左虛,而右去之。這就是左為「陰」來右為「陽」,「陰陽相濟」;左為「走」來右為「粘粘走相隨」。右與左相同理。
推手練功需「氣遍身軀」,如輪旋轉;周身上下,相隨相通;內外一體,不可散亂。如果感到形體散亂不整,需研究、體悟腰的運行和步法的應用。
學習42式太極拳,步法也是我們要重點學習的。
推手練功,須「以心運氣,以氣運身」,捨棄自我,隨從對方。只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身能從心。雖是由我所為,仍是隨人所動。
3.氣斂
先說「斂」字,斂,是收斂的意思,可以引申為集中、聚合之意。氣不可散漫、散亂。氣務必收斂於脊骨之內,聚合於周身骨髓之中。
氣要流行遍布於周身,無處不有;氣要貫注於體內骨髓,無微不至。吸氣,為合為蓄,蓄勢待發,「泉清水靜」;呼氣,為開為發,洶湧澎湃,「倒海翻江」。
吸氣,可將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氣,可將人按下去,發出去。務必明白這都是「以意運氣」,都是在內裡運功夫,不是「用力使氣」,不是在外面做動作。
4.勁整
推手練功,務必「頂勁虛領,丹田氣沉;肩沉肘墜,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縱步靈;明了陰陽,虛實分清;一身之勁,練成一統;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一動俱動,一靜俱靜」。
推手練功,發勁要有根源,勁源於腳跟,經腿上行注入腰間,發於脊背,通於掌指。發勁須精神貫注,思想集中,凝神斂氣,在對方勁兒想發未發之際,咱則明察秋毫,瞭然於胸,我勁不先不後,接定對方勁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槍彈驟然出膛,這也是「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
推手練功,隨對方前進,咱後退之;隨對方後退,咱前進之;前進後退,隨進隨退,如影隨形,絲毫不亂。推手練功,隨人所動,於曲線弧形運行中求直發直射。推手練功,不蓄不發,蓄而後發,藉機、借勢、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神聚
神,指心神,精神。神心,須集中;精神,須貫注。 可把「煉精化氣」想得過於神秘,「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竊以為這就是「煉精化氣」。
不可把「鍊氣歸神」想得過於玄虛心神集中,精神貫注,聚精會神」 就是「鍊氣歸神」。神氣貫注,氣勢需要含蓄,藏無窮變化於其內。
開合,須遵規合矩,度有方。虛實概念,務必明確;虛實變化,務須清晰。左虛則右實,左為「陰」來右為「陽」;右虛則左實,右為「走」來左為「粘」。
明確開合之理,便知陰陽之道。能夠明此達此,練一天功夫,就會有一天進步,天天練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功夫就會達到時時主動順遂,隨心所欲而處處從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