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練好太極拳這些細節很重要 你注意到了嗎?
2025-08-02 19:32:08
要真正通過太極拳獲得益處,不僅需要不斷的練習提高動作,還要掌握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姿勢的要求,才能起到好的鍛鍊效果,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頭部
頭要正,下頦微內收,頭頂像有一根線提起。過去太極拳家稱之為「頂頭懸」「懸頂」。無論行功走架或推手都必須頭正,不許左右晃動,不許上仰下俯。
趙堡秘傳的口訣中有「上節不明即無依無宗」「頭要上頂,有沖天之雄。頭為周身之主,上頂則後三關易通,經玉枕達百會」「頭打起意站中央,渾身齊到人難擋」。這些口訣表明,頭正了,便於丹田氣上領,便於通大小周天。頭是人的總司令部,指揮周身的一切。頭正,精神提起,能使人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冷靜地對待可能碰到的一切。如果上節(頭)不明,就不能準確判斷在行拳推手中情況的變化,及時發出信號,「命令」、指揮各部統一行動。所以趙堡太極拳對頭的要求上升到如果不明就「無依無宗」的高度,以提醒初學者注意。
二、頸部
頸項要端正豎起,而且要松豎,不犯強硬,這樣左右轉動方能自然、靈活。頸項能否松豎同虛領頂勁能否適當領起極有關係。頂勁領太過,頸項會連帶地強硬起來;頂勁領不起來,頸項也會連帶地軟塌下去。練習時,眼神向何處轉動,頸項也隨著向何處轉動。
三、肩
肩要松、要沉、要活。趙堡秘傳的口訣中說「肩須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隨」「肩打一陰反一陽」「肩扣則氣到肘」。肩松、沉、活、垂、扣,能夠使氣順利通過肩關節,達到肘、臂,能合氣沉丹田。在技擊上,肩有陰陽靠,前靠為陽,後靠為陰。趙堡太極拳對肩的運用很廣,著名的「和家靠」為一絕。肩不松則氣湧於胸,不利於含胸拔背。
四、臂
臂要撐圓。趙堡秘傳口訣中說:「左臂前伸,右臂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過曲不圓,過直少夾。」「胳膊似弓要月圓」「兩臂彎曲如半圓則力實」。趙堡一帶還流傳有「兩臂撐圓,如懷抱鬥」之說,臂圓撐能做到勁以曲蓄而有餘,能隨意滾動轉化對方的力點。臂過直則勁盡,過曲成角則易被人制,運化不靈。
五、肘
練習時,肘關節始終要微屈具有下垂勁,若肘尖面上抬起,那是上抬勁,與要求相反。肘部若遠離身軀向外凸出,是舍近就遠的做法,既妨礙沉肩,也影響沉氣。
同時,因為兩肋暴露太大,在技擊性上也是不利的,肘是自然保護肋部的,肘與肋的關係,太極拳術語有「肘不貼肋,肘不離肋」。
六、腕
手在塌,要頂。手伸為掌,著人為拳。拳論有「手、眼、身、步、法」之說,把手放在第一位。手在趙堡太極拳中非常重要,趙堡秘傳的口訣中關於手的論述很多,「右手在肋,左手齊胸,後者微塌,前者要伸,兩手皆履,用力宜均」「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勢好比虎撲羊,沾實用力須展放,兩手只肘下藏」「手要外頂,有推山之功,則氣可自胳膊外側下來,直貫掌心和指尖」「手要疾,手如人之羽翼,防守進功無不靠手」,指要自然伸直,要撐開。趙堡秘傳的口訣中說:「五指撐開,似剛似柔,力須到指,不可強求。」手指撐開、伸直,氣才能貫到指頭、指甲。指甲為筋梢,氣貫到指甲,支即能通過指梢順利完成發放。
七、胸
太極拳採用的是腹式深呼吸,因此胸部應採用含胸的方式,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來加強呼吸的深度,藉以減除運動中氣喘的現象。
八、腰
練太極拳腰都是最重要的,固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輕鬆,便身體動作運轉輕靈。因為太極拳的運動變化皆繫於腰。腰松關係著身體的下部著力,不致有頭重腳輕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會造成松腰的障礙。
九、胯
胯根一般也稱之為腹股溝,在行拳過程中胯根微內含做好了,會使身體上下肢氣血流通下盤穩固,太極拳十要裡的松腰胯也就會水到渠成做好。練拳時很多拳友會有膝關節疼痛的現象,如果做到了胯根微內含可以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十、膝
膝關節在對正,不能貪,不能歪,不能扭。膝上連大腿,下接小腿,膝在中間在上下對正,這是下盤功夫關鍵的一環。膝關節不對正,即氣血卡在膝處難以通過,膝關節不正,前貪或扭會引起髕骨損傷,出現膝痛,不能進行強度練習,甚至會導致下肢癱瘓。不少練武術的人膝關節長期疼痛,是用膝不對。膝的用法是兇招,趙堡秘傳的口訣中說:「膝打下陰能致命」「近了加膝」。
十一、腳
由於腳時刻承載著全身的運行工作,所以腳心微內含能否做好,對全身整勁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實腿時腳心微內含,可以起到吸盤的作用,同時腳背拱起承載身體重量。虛腿腳心微內含,可以使下肢徹底放鬆,氣血周流而不息。
人體共206塊骨頭,都由關節的連續來負擔重量和進行活動,太極拳的要求就是在動作中用意識來放鬆關節、拉長韌帶,增強其彈性和靈活性,使動作能夠到達節節貫串。
看完上面的文章,是否讓大家對習太極拳時的動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只有將動作規範,才能使練習的效果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