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惑——除了太極,還剩下些什麼?
2025-08-02 19:42:08
截至至2012年4月,孔子學院已經在全世界105個國家各地區紮根,學院的學生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各大洲。作為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窗口,孔子學院除了教授漢語,還開設了太極、武術等多門課程,幫助世界,了解中國。
孔子,兩千多年以前的儒學大師,依舊是如今中國傳統文化的標杆,無人能出其右。
太極,流傳了千年,套路繽紛,招招精彩,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太極迷的熱烈追捧。
不同膚色,不同瞳孔的人們都圍在八仙桌、太師椅前說中國話,打太極,世界很大,又很小,是什麼,把他們聚集到一起?
太極熱與文化遇冷
隨著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建成,學習漢語成為一件時尚而有趣的事,同時,太極被作為選修課程列入,也讓更多的外國青少年到老人都開始學習並喜歡上這項運動。
作為國內知名太極服裝品牌——「武極堂」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不知是孔子學院帶動了中國文化,還是中國文化推動了孔子學院,不論如何,每一次文化的延伸,都把太極運動推向世界更寬廣的地方,因此,公司的客戶也從中國發展到美國、英國、日本、挪威、沙特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67歲的美國洛杉磯市民約翰·喬尼興奮地對筆者說,當初就是看見正在孔子學院上學的孫子打太極,風度翩然非常有趣,才決定學習太極拳,久而久之,覺得身體舒暢,精氣裨益,從此開始對太極痴迷。也因為他的影響,鄰近社區裡有很多朋友都開始練習太極。
但,和太極運動蔚然成風的熱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中國文化稍顯冷淡。
8年前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開始,到如今全世界已有105個國家地區相繼設立了孔子學院。過去的確有很多外國學生是仰慕中華文化,渴望深度了解中國而來學習漢語,而現在的孔子學院遇到了瓶頸,因為似乎更像一所「漢語培訓機構」。
他們會用模具一次包二十個餃子,他們會穿舒適的太極服舞一段精彩的太極劍,可是,那些似乎都只是皮毛,他們依舊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懵懂而模糊。也許停留在李安《臥虎藏龍》輕盈飄逸的長衫,行雲流水的中國功夫,或是張藝謀那華美畫面的中國風景裡。
孔子學院之惑,也是中國文化之惑。是什麼造成了認識偏差,除了餃子,太極,中國文化還剩下些什麼?
世界,是圓的
太極,真的只是文化的皮毛嗎?
我們無法否認它蘊含的深刻哲學含義,那是長相了曾格格中華文化的圓融與和諧。
武極堂的負責人告訴筆者,太極本身就飽含著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圈外的圓象徵著元氣合一的宇宙,陰陽兩性的兩魚相抱則代表著自然界兩種相互對立,此消彼長的物質規律。就如同太極招式的剛柔並濟,迴旋均衡的氣息。
文化,本就不是孤立的。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也不應該只用單一的視角去解讀,換一種思維方式,我們也會改變很多既有認識。沒有一個孤立的中國,更沒有一個孤立的中國文化,中文化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如今的孔子學院,也開始在教漢語以外,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比如組織系列的中國特色的文化活動,詩歌吟賞會,太極文化研究會等等,吸引了更多的學生乃至當地居民前往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而太極,也是如此,在傳播拳法招式的同時,也在用柔韌的精神氣度讓外國人熟悉中國的文化。不論是太極,還是孔子學院,都在成為一個新的,具有活力的綜合文化交流平臺。
一名來華的外企高管也透露著同樣的信息;「在這裡,總有人問我對中國的感受怎樣」,也許是中國文化裡本身就有一種溫遜謙和的氣質,每個人都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的文化獨一無二,急切地知道外界眼中自己的形象,其實,自信很重要。
「中國的《周易》裡就有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就是大丈夫應該像宇宙運行不息,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待人接物,度量如同大地,無物可以承載。這是蘊含在太極博大世界觀裡的一部分,也與武極堂的文化理念不謀而合。」武極堂的負責人如是說。
世界是圓的,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價值與自由價值的困惑,在那裡也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