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太極拳常見五種病要改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
2025-08-02 18:28:09
初學者先學形,循序漸進,一絲不苟,逐一模仿。先學身、手、步和動作路線,各定式的樣子及要領。架子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要求全身節節放鬆。如某一定式,先查是否「虛領頂勁,立身中正」,是否「含胸拔背,胸空腹實」,是否「松腰落胯,圓襠扣膝收臀」;再查步法是否正確;再檢查肩肘腕是否放鬆,是否「沉肩墜肘、塌腕舒指」;最後再檢查掌形、拳形,鉤手等是否正確。在「形象」的基礎上再求「神象」。不但要求形象,還要求神象。如不得太極拳之神形,則練一輩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若想精其技,趨大成者,非得老師拳架之神形不可。然而,由於太極拳的特點,初學者往往難以適應,易出現一些毛病,最常見的主要有:僵、散、斷、歪、浮等毛病。
1.僵
就是僵硬、松不下來。練習太極拳,松為第一要義。而沒有經過太極拳練習的人,身上都有僵勁。年齡越大,身體越是強壯,僵勁越大。而太極拳的動作是圓的運動,要求柔和纏綿,節節貫串,全身協調,主宰於腰。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這就給練習太極拳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一開始,就要強調放鬆,練習者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的身體放鬆。用意不用力,意松體松,內外皆松。
2.散
即神散,形散。練習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如果練拳時心不在焉,雜念叢生,就無法做好動作。形散一般是指動作幅度過大,沒有含蓄,或者動作不協調,散了架子。練習太極拳手臂和腿要自然彎曲,不可直手直腳,要注意處處保持太極球的形態。同時注意全身的協調性,所有的動作主宰於腰,以身領手,周身一家。
3.斷
指意斷,勁斷。動作不連續,上下動作之間斷開,缺乏圓滑的過渡。太極拳要求柔和纏綿,練拳時,上動未停,下動又起,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一氣呵成,動作做到九分,意要貫到十分。而初學者往往不能很好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問題,因此,就出現了「斷」的問題。要克服這個毛病,一要注意放鬆,二要加強「引」的練習。即掌握「引」的規律,一般來說,引的規律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後。就是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4.歪
指身法不正。前俯後仰,左右歪斜。練習太極拳身法以端正為本。身法端正,無所偏倚,虛靈內含,浩然之氣,運於全身。初學者往往由於動作僵硬,易使身體不正。身法中正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千萬馬虎不得。
5.浮
即漂浮。太極拳要求含胸拔背,胸空腹實,氣沉丹田,落地生根。而初學者往往架子忽高忽低,挺胸突臀,動作漂浮,氣向上湧,頭重腳輕。浮乃練習太極拳之大忌,須注意克服。
要克服上述毛病,關鍵要抓住「松、靜、沉」三個字。無論練習何種太極拳,都要在這三個字上下功夫。因此,「松、靜、沉」為練習太極拳的三字經,要把它刻在腦海中,落實在行動上。在學習老師拳架的過程中,要細心模仿,悉心領悟動作要領,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太極拳架中包含有極豐富的內容,要掌握這些內容,需要長期反覆練習才能做到。
因此說,拳架為母。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在拳架上下功夫。每天反覆盤拳架,如有可能,儘量多練。同時,要不斷領悟內在的東西,練悟結合,「拳打千遍,其理自現」。添加太極木老師微信號:taijiquanjiaoxue練習拳架有一個「從外引內,以內帶外」的過程。開始時,只能外形劃大圈,而後逐步產生內動,每個動作先有內動,再有外動,環環相扣,無始無終,動作沉穩,柔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內外合一,周身一家。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太極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