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腰功、胯功和腿功練法
2025-08-02 18:15:25
太極拳重視身法的練習,在身法的學習中,腰胯腿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它是我們學好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關於腰胯腿部的運用,我們可以通過拳架的學習來實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練習方法。
一、太極腰功
腰很重要,它是連接上下肢的樞紐,是中軸,是紐帶。練習太極拳,動作要形成整體性,就必須依靠腰來調節。武術中有「太極腰」的說法,這說明太極拳特別注重腰的鍛鍊,要用腰來帶動四肢的運動。從運氣的角度來說,「氣沉丹田」也是在腰部。從運勁來說,「發於腿,主宰於腰」,也離不開腰。楊澄甫說:「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這都說明了腰的重要性。
我們練習太極拳時,首先要注意用腰來帶動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勁力才能上下通達。
其次,做到靈活轉動,起承轉合,要靠腰。我的體會是在運行當中,腰走螺旋,帶動四肢的運行。我們可以把腰的螺旋勁抽出來單獨練習。「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內走螺旋,外走圓弧」,這是腰的運行規律,也就是腰的螺旋運行,帶動了手的弧形運動;手的動作都是靠腰來帶動的。洪均生的《陳式太極拳三字經》中說:「每一動,螺旋行,其要求,圓而松,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這裡面就提到了螺旋。另外,腰走螺旋還有利於四肢動作的協調。我們在練習時,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而是放在腰上,用腰來帶動,這樣就能做到手腳配合的協調。當然,強調了腰的主宰作用,也不是說手就是完全被動的,練拳時,要「腰帶手領」,就是說,手的引領作用和腰的主宰作用要相輔相成。
練法:
一、是馬步站樁定軸轉腰松胯,主要是採用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來練習的,練習的時候要使髖盆轉到肚臍能對準左膝或右膝的內側。
二、是弓步站立定軸轉腰松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成弓步,轉腰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要定住雙膝不動,從向前正向轉髖盆到側身向計90度樣子,意念往肚前中線上合,上體不能成扭狀。
三、是虛實樁定軸轉腰松胯,同樣以平面方式或者螺旋升降方式進行。以白鶴亮翅樁為基本練習方法,髖盆的轉幅也達90度樣子,而上體不能成扭狀。
四、是藉助拳架中的海底針、下勢練習腰胯摺疊,用內擺腳、外擺腳幫助松胯。反覆多練,注意尾閭無形垂線要指向兩腳根連線,一腳全虛時尾閭無形垂線指向實腳的腳根。
五、是適當向後折腰蕩胯,輔助達到松腰活胯目的。但是在盤拳、推手、打手時切記不可向後折腰,不然失勢必敗。
六、是不要強行用物理拉伸的方式松腰活胯,而是藉助貫注意念上行玉枕(甚至到百會去)的方法來進行。不然,後果自負。
七、是在練習可以配合雙手運動,但只是為了體會雙手之動由轉腰帶動的圓活之趣。
八、是練習腰間太極球運化中虛提實沉的狀態,配合練習蹲牆功。
二、太極胯功
「胯」是人體下肢三大關節之一,是下肢三節之根,胯關節是腰與腿連接的重要樞紐。胯的技擊作用很大。甚至腰與腿靈活性的關鍵也在於練好胯關節。
胯的作用表現:促進上下肢協調,行氣主要關卡,產生爆發力的源泉,是體重的承擔者,是技擊進攻的武器。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松胯的標準:雙胯能下沉,襠開圓,雙腿曲膝;上身的重量能通過胯膝往腳上負重,胯部相對不負重;雙胯隨身體重心移動胯部也能適當負重,轉換靈活,下盤穩固。
松胯的感覺:人自身的重量已經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腳跟部;在膝部不前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重量往下松沉時,胯部有一種釋放能量的感覺,從上往下釋放;當你收縮會陰部時,胯部有一種吸的感覺。
大家通過靜練和慢練,細細體悟會找到感覺。
練法:
一、轉腰胯功:①兩腿站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塌腰落胯,胯根撐開而松沉。膝微屈,兩眼平視,意念集中在胯根。 ②雙手上升於腹前,兩手背朝前,手心向身體,兩中指相對,兩手距離約一拳,在臍部前,成摟抱狀。③下肢不動,兩腳平實踏地,要以胯帶腰先向左側旋轉,雙手姿勢固定,向左後方轉到最大限度為止。④上下肢不變,再以胯帶腰,從左側反轉回來,向右側後方旋轉,轉到最大限度為止,這樣反覆練習20遍。
二、開合胯功:①立正姿勢起勢,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兩膝微屈,頂頭懸,沉肩塌腰落胯。②上肢不變,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轉裡合,左腳尖領勁,合後左腳尖點地成虛步;然後,再鬆開左胯,腳尖領勁外撇落地,在右腳前約一尺距離,左右腳尖方向相反,方向都朝外,踩在同一直線上。 ③接上勢,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腳尖領勁,以胯帶腰,體向左側旋轉裡合,右腳尖點地成虛步。 ④接上勢,以胯帶腰帶腿,腳尖領勁,外撇旋轉,松胯落腳,兩腳距離約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兩腳尖方向相反,同踩一條直線,反覆訓練20遍。
三、高踢腿功: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踢左腿,胯鬆開高踢,先腳尖朝下勾,腳面伸展踢,再腳尖朝上勾踢。先左後右,儘量使胯骨鬆開,筋、骨、皮同時放鬆拉長,這樣反覆高踢,左右各10次。
四、擺腳轉胯 立正姿勢開始。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先左高踢腿,不落再向外側擺擊。與體側旁齊,再下落還原位。踢時腰要鬆開,通過擺腳旋轉,拉長胯旁肌肉。先左後右,反覆訓練,左右各數遍。
五、跌岔開胯:①立正姿勢開始,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沉丹田,落胯屈腿微蹲。②兩手握拳交叉於襠前為下十字手,上肢軀幹正直松沉,先橫出左腿,左拳與腿橫伸同步。右拳上掤於頂,左腳尖上翹,腳跟後側全都鋪地,右膝屈彎成90度,裡側落地,開胯,臀部完全著地。③上肢左拳隨前弓腿前穿,左腳後跟與右腳裡側同時用力蹬地,把身體撐起,頭部要領勁。成左弓步時,再變右勢,以左胯為軸,體向右旋轉跌岔,臀部、右腳後側、左腳裡側都同時著地。右拳隨右腿前伸,左拳畫弧上掤,眼視前方,這樣反覆練習,左右各10遍。
三、太極腿腳功
腿和腳是人體重要的部分,所話說:「人老腿先老。」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延年益壽,使人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腿的練習。太極拳健身重點要做到腿有勁,這樣就減緩了衰老,同時,呼吸深長,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氣血循環,有益於健康。而腿腳好,也關係到呼吸功能。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人很少摔跤,這是由於他們的下盤特別穩。拳術裡講,這是「落地生根」。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要練好樁功。初學者要練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練習,高級階段還要進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礎的是腿上功夫的練習。練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樁,比如渾圓樁。
站樁要符合太極拳的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站渾圓樁,我不主張站得太久,只要站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然後換其他的樁法,比如弓步樁、虛步樁。還有,站樁要站活樁,不能站死樁,要在站樁的過程中不斷地移動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後移成虛步,這樣循環往復,不斷練習。用這些方法能夠加強腿部力量,也加強了步型的穩定性,為後面的練拳打下好的基礎。
其次,要體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練拳時,腳給地面一個蹬力,地面就給腳一個反作用力,這叫「問地要力」,這個力通過腳、膝、胯、腰、肩、肘,傳遞到手。練習太極拳時,按照這七個環節傳遞勁力,動作要緩慢柔和,注重體驗內力的運行。這樣,把下盤功夫練好了,然後中盤和上盤的動作就容易協調配合了。
再次,練習腿腳功夫時,要體會對拉拔長、陰陽相濟的太極勁。比如練習樁功,氣向下沉,神意則向上領,做到虛靈頂勁、立身中正。做動作時,前去之中必有後撐,這就形成了對拉拔長;還有,做動作時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這就是一個對立統一、陰陽平衡的問題。
練法:
一、屈腿:連續屈膝下蹲,由高到低,逐漸加深,最後完全下蹲,雙手抱膝不動,堅持片刻。下蹲時腳跟不要離地。膝蓋不要左右環繞旋轉,那樣會損傷膝蓋。
二、壓腿:壓腿有高壓、低壓、正壓、側壓之分。高壓是把腳抬高,放在物體上;低壓是一腿屈蹲,一腿伸出,如「撲步」。正壓是正面向腿,側壓是側面向腿。壓住不動為「控腿」。也可一腳跟著地,屈肘下腰,用肘甚至嘴貼近腳尖,叫「吻靴」。還可以把腳跟靠近牆體,腳尖向上,腰胯前壓,受力的主要是小腿與踝骨。
三、踢腳、拍腳與擺腳:踢腳是雙手外撐,腳尖回鉤上踢。拍腳是腳面繃直,向前上方踢出,同時屈臂轉臂,手掌拍擊腳面。擺腳是腳由裡向外擺一個半圓,兩手撐開,擊打腳外側,是「外擺」;由外向裡擺,擊打腳心是「內擺」。用單手擊打為「單擺」,用雙手擊打為「雙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