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對腰跨的作用好處
2025-08-02 10:03:08
腰在太極拳中起著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由尾閭向上第三節,俗稱腰眼,就是指的命門穴。命門穴兩邊有著兩腎,對應的是肚臍也就是神闕穴,下邊有氣海穴也就是儲存陰陽氣的地方,俗稱內氣也就是丹田之位。太極要氣沉丹田指的就是這個位置,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
拳經曰:「主宰於腰」、「刻刻留意在腰間」、「命意源頭在腰隙」等,告訴我們,太極拳中腰起著關鍵作用。腰是變換的關鍵,是十三勢、八種勁使用和變化的總動力,而腰的松空是肢體圓活、靈敏變化的前提,所以松腰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不管是「腰隙」還是「腰間」之說,都說明腰的一種重要狀態,那就是腰的空和松,只有腰鬆開,腰節才能離開,腰椎之間才有間隙,所以松腰才是命意的源頭。
其次腰周圍有著許多重要穴位,腎不好自然腰不好,腰不好腎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養好腰就是養好腎,養好了腎也就養好了氣。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腳才能有力,下盤穩固,虛實的變化皆由腰來轉動。要想松腰,必須溜臀。只有松腰方可進入太極之門,只有溜臀方可進入松腰之門,所以腰只能松,而不能用硬力。
太極練腰,練氣。腰如果松不開膝蓋就僵硬,腳也無法放鬆,腰是承上啟下的部位,腰松才能又彈力,才能帶動上下,才能進行陰陽轉變,舉動才能輕靈,才能體現出運勁如抽絲的太極味道。
腰和跨是連在一起,但各有用處。塌胯也稱坐胯,與頂頭懸同是太極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要先做到塌胯才能氣沉丹田,才會有上浮下沉之感,才能左右旋轉進退隨心。腹部是重心之所在。腰主轉動,以靈活為用,以之帶動四肢,這是練柔軟的基礎;胯以沉穩為主,在靈活的位移中穩定中心。腰胯雖然連在一起卻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時主動運用腰胯。四肢的活動只不過是腰胯動作的外在延伸,或稱為腰胯動作的表現形式;而功夫淺的人,只見手腳盲動、亂動,不見腰胯的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