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中正」的含義
2025-08-02 17:32:09
太極拳作為一套系統性的養生拳法,太極的架勢其實十分的注重五行太極位置。一些學習太極的人學習了一段時間太極之後一定會覺得神清氣爽,並且富有活力。這是因為太極在不經意間矯正了一些後天造成的,不正規的不良習慣。但這個的前提是你學習的太極拳是正規的,合理的。符合太極拳理的。
首先它要求中正,行拳走架身法要像太極圖中的子午線那樣垂直中正,技擊時則要起於中,落於中,守己疆土也在中位,出手臨敵佔據中央之地,意在對手之先,就已經搶佔先機,即所謂「腳踏中門搶中位,就是神仙也難防」。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轉換靈活,捨己從人,從人由己。同時攻於中,取彼也在中。
太極的中正線是太極拳運動中的公轉軸,人體的百會以及會陰會形成一條「前中線」,背後叫做「後中線」,側身百會至湧泉穴稱為「側中線」,這些線能夠進行矯正身體上的不自然。同時這些穴位也是身體重要器官的主要分布位置,所以鍛鍊起來有助於身體健康,還是人的要害,如果受傷治療的難度將會大大提高,所以學習太極拳的人有必要,進行加強相關方面的鍛鍊以來保護好自身。任督二脈運行於此,如受重創輕則傷殘,重則斃命。
虛領頂勁,下頜內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襠,氣沉丹田,上領與下沉在意念上形成對拉之勢,從而使身體中正。脊柱中正後,腰部進行旋轉起來自然輕鬆自如,脊柱如果不中正扭動氣腰部會造成損傷。中正後扭動腰部,任督二脈自然打通,氣通全身,瞬間神清氣爽。如有仙人相助一般,肢體關節進退反側屈伸過程中可以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