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基礎入門篇)太極拳基本要領

2025-08-02 17:29:08

四十八勢太極拳基本技術要領


  2.2.1特點
  太極拳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點:
  (1)輕鬆柔和
  太極拳帕架勢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並且一般說來,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所以,練習_兩遍之後,雖然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很少發生氣喘現象,給人以練拳之後有輕鬆愉快之感。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以從事鍛鍊,尤其是對體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
一種較好的體療手段。
    (2)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連貫一氣的,看不出有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貫串,好像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3)圓活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不同於其他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往,這是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的.。通過弧形活動進行鍛鍊,有利於動作的圓活自然,體現出柔和的特點,也能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均勻的發展。
    (4)協調完整
    在太極拳運動中,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打太極拳時,必須以腰為軸,手腳的許多動作都是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不要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顯得呆滯脫節和支離破碎。
    上述這些特點,決定了太極拳在鍛鍊方法上對姿勢動作的
各種要求o.    』
  2.2.2動作要領
  (1)意識引導動作
  人體的任何動作(除反射性動作外),包括各種體育鍛鍊的動作,都需經過意識的指揮。練習太極拳的全部過程,也要求用意識(即指想像力)引導動作,把注意力貫注到動作之中去。如做太極拳「起勢",.兩臂徐徐前舉的動作,從形象上看和體操中的「兩臂前平舉"的動作相仿,但在太極拳的練法上,不是隨便地把兩臂抬起來,而是首先要求想著兩臂前平舉的動作,隨後慢慢地把兩臂抬起來;又如,做兩手向前按出的動作,首先就要有向前推按的想像。意欲沉氣,就要有把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想像。意不停,動作亦隨之不停,就好像用一條線把各個動作貫串起來一樣。總之,練習太極拳從「起勢"到「收勢",所有動作都要注意用意識去支配。過去練拳人所說的「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意動身隨"就是這個意思。為了掌握這個要領,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安靜。練拳時從準備姿勢開始,首先就要從心理上安靜下來,不再思考別的問題,然後按動作的要求檢查,頭是否正直,軀幹和臂是否放鬆了,呼吸是否自然通暢。當這些都合乎要求時才做以後的動作。這是練拳前一個要緊的準備功夫。這種安靜的心情,應貫徹到練習拳套的全部動作中去。
    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姿勢高或低,心理上始終要保持安靜狀態,這樣才能保持意識集中,精神貫注到每個細小的動作之中,否則就會造成手腳錯亂、快慢無序或做錯了動作的現象。打太極拳要求「以靜御動,雖動猶靜」  「動中求靜」。如能做到這些,就不會引起神經過分緊張以致過度疲勞。
    第二,集中注意力。在心理安靜的前提下,還要把注意力放在引導動作和考慮要領上,專心致志地練拳。不要一面打拳,一面東張西望或思考別的事情。初學太極拳的人,很容易忘掉這個「用意」的要求。經久練習,就可意動身隨,手到勁發,想像力自然地與肢體的活動密切配合。
    (2)注意放鬆,不用拙力
    這裡所講的放鬆,不是全身的鬆懈疲怠,而是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立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在練習中,要求人體的脊柱按自然的形態直立起來,使頭、軀幹、四肢等部分進行舒松自然的活動。
    太極拳姿勢要求上體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後仰或左右偏斜。它所用的力,是維持姿勢的正確與穩定而自然的力,有的稱它為規矩的力,也有的稱它為「勁」。兩臂該圓的,就必須做到圓滿;腿該屈的,就必須屈到所要求的程度。除按照要求所用的力量之外,其他部位肌肉要儘量放鬆。當然,初學時仁匕較難掌握「力"的界眼,所以首先應注意放鬆,使身體各個關節都舒展開,避免緊張,力求圓活。然後由「松」再慢慢地使
力量集中起來,達到式式連貫、處處圓活、不僵不拘、周身協調的要求。
    (3)上下相隨,』周身協調
    太極拳是一種使身體全面鍛鍊的運動項目。有人說,打太極拳時,全身「一動無有不動」;又說,練拳時全身「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這些都是形容「上下相隨,周身協調」的。
    初學太極拳的人,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許多動作要以腰部為軸,由軀幹帶動四肢來進行活動,但因為意念與肢體動作還不能密切配合,想做到周身協調也是有困難的。所以,最好先通過單式練習(如單練「起勢"  「雲手」等),以求得軀幹與四肢動作的協調,同時也要練習步法(如站虛步、弓步以及移動重心、變換步法等),以鍛鍊下肢的支撐力量和熟練地掌握步法要領。然後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使步法的進退轉換與軀幹的旋轉、手法的變化相互配合,逐漸地達到全身既協調而又完整,從而使身體各個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鍛鍊與發展。
    (4)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初步了解了太極拳的姿勢、動作要領後,就要進一步注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重心問題。因為一個姿勢與另一個姿勢的連接,位置和方向的改變,處處都貫穿著步法的變換和轉移重心的活動。在鍛鍊中也要注意身法和手法的運用,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不停,做到勢斷意不斷,一氣呵成。如果虛實變化不清,進退變化一定不靈,就容易發生動作遲滯、重心不穩和左右歪斜的毛病。
    過去有人說: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就是形容練太極拳應當注意腳步輕靈和動作均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注意虛實變換得當,使肢體各部分在運動中沒有不穩定的現象。假如不能維持身體的平衡穩定,那就根本談不上動作的輕靈、均勻(虛實變換的問題可參閱下面「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和其他有關段落。
    太極拳的動作,無論怎樣複雜,首先要把自己安排得舒適,這是太極拳「中正安舒」的基本要求。凡是旋轉的動作一應先把身體穩住再提腿換步;進退的動作,先落腳而後再慢慢地改變重心。同時,身體做到了沉肩、松腰、松胯以及手法上的虛實,也會幫助重心的穩定。這樣練習日久,動作無論快慢,都不會產生左右搖擺、上重下輕和穩定不住的毛病。
    (5)呼吸自然
    練太極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為運動而引起呼吸急促。人們無論做任何體育活動,機體需要的氧都要超過不運動的時候。在練習太極拳時,由於動作輕鬆柔和,身體始終保持著緩和協調,所以用增加呼吸深度就可以滿足體內對氧氣需要,對正常的呼吸影響並不太大。
    初學太極拳的人,首先要注意保持自然呼吸,也就是說,在做動作時,練習者應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當時的需要進行呼吸,該呼就呼,該吸就吸,動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約束。
    動作熟練之後,可根據個人鍛鍊體會的程度,毫不勉強地隨著速度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與動作自然配合。例如:做「起勢"的兩臂慢慢前平舉時要吸氣,而身體下蹲、兩臂下落時則要呼氣。這種呼吸方式是根據胸廓張縮和膈肌活動的變化,在符合動作要求與生理需要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能夠提高氧的供給量和加強橫膈膜的活動。但是,在做一般起落開合不很明顯的動作時,
或在以不同的速度練習、不同體質的人練習時,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不能機械勉強,要求一律。否則違反了生理自然規律,不僅不能得到好處,反而可能造成呼吸的不順暢和動作的不協調。

    以上要領不是彼此分離,而是相互聯繫的。如果心理不能「安靜」,就不能意識集中和精神貫注,也就難以使意念與動作結合進行,更達不到連貫和圓活的要求。如果虛實與重心掌握不好,上體過分緊張,也不可能做到動作協調、完整一體,從而呼吸也就談不上自然了。

同类文章

太極拳24式視頻分解教學

 太極拳24式視頻分解教學

簡化24式太極拳16-17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6-17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線路圖

24式太極拳線路圖24式太極拳行拳線路圖

簡化24式太極拳13-15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3-15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簡化太極拳簡介和動作要領

        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之精華編串而成的。儘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演練太極拳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心靜體松。所謂「心靜」,就是在

簡化24式太極拳11-12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1-12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第一節 24式整套動作演練   拳譜           看視頻學太極拳有一定難度,但只要邊看邊想,看著老師的動作,心裡就跟著比劃著,這樣多看幾遍,老師的動作就慢慢的變成了你的動作, 所以要邊看邊想,想著是自己在打。 24式太極拳是國家的重點推廣套路,適用於各大型的活動和比賽,所以學好24式太極拳不

簡化24式太極拳分解教程9-10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分解教程9-10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正面演示帶口令

二十四式太極拳正面演示帶口令帶口令 一、起勢 二、左右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四、左右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攬雀尾八、右攬雀尾       九、單鞭   十、雲手   十一、單鞭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十五、轉身左蹬腳  

24式太極拳基本動作

24式太極拳基本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