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真正的練好太極拳 需要認真的做好放鬆
2025-08-02 19:18:10
習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極拳時要做到心靜用意,肢體內外充分放鬆。從養生的角度講,只有放鬆,才能心平氣和,脈順血暢,強身健體;從技擊的意義上講,只有放鬆,才能反應靈敏,動作迅捷,勁力通透。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做到松呢?
什麼是松?
松是指修為的方法,是身心於規矩之中的自然放鬆,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勁。要想松就要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穿於動作過程之中。練拳時松,關節是開啟的,肌肉軟組織是舒展的,皮膚的毛孔是隨呼吸和動作的開展而開放的,精神是安逸的。有些人練松不成反變為懈,懈時關節是閉合的,肌肉軟組織是萎縮的。皮膚腠理(腠理一詞源於傳統中醫,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緊張,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現是上下癱成一堆。腰懈則身癱,胯懈則身傾,膝懈則立不定。做到松而不懈,這是練功的關鍵。練松並不是一點力氣都不用。
練太極拳為什麼要松?
因為太極拳是一項技擊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它的技擊要求是後發先至。也就是說在對方出擊後,借對方來力作出應敵反應。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論中所說的「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平時練拳看起來很慢,慢練的目的是要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要練得合乎拳法拳理。要在意念引導下神經中樞高度集中,骨骼肌肉充分放鬆,以達到神經、肌肉的高度敏感性,在與對方交手時能感覺到對方哪怕很小的勁路變化,並借力發力,這就是太極推手中所說的聽勁,是拳論中說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高級功夫。
練習太極拳松的方法
頂頭懸:將頸部肌肉放鬆,頸椎自然舒直,頭部因為肌肉舒鬆開而自然坐於頸椎上。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那個可以讓頭做到脖子這個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較形象的:都看過放在車上的小人偶、小動物吧,車子一動,他們的頭就輕盈盈,隨車搖曳。
在做不到真正的頂頭懸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體會到脖子僵硬的時候放鬆肌肉,擺正頭顱,利用地球引力,把頭放在頸椎這個架子上。有這麼個位置,可以讓頭顱不偏不倚,仿佛懸空,輕盈靈活。找到這個位置。
要點:頭顱放正,此時眼睛平視,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關於頂頭懸的疑問
問:聽人說練太極時,下巴要收一點,不知是何道理?這跟『頂頭懸"有沒有衝突?是不是『頂頭懸"時,下巴自然就是收的?
答:頂頭懸,很多人都是由外向內找,比如說頭上如頂著個小木棍,脖子向後帖衣領,下巴微收讓百會頂天等等。解釋的五花八門。本來是從內而來的東西,卻讓後學迷惑在小木棍、衣領,下巴。其實實質就是讓頭顱虛靈。反聽自己找到這個虛靈的感覺就是了。
思考問題方向應該是由內向外,聽己正己。少看書,多聽聽自己。
臉部:放鬆眼眉之間,眼皮、嘴。
要求:放鬆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練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只有臉部真正做到放鬆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鬆,能夠沉浸在反觀內聽。
松肩:要松肩,首先要將胳膊松透。這樣來體會胳膊放鬆: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如吊環一般自然下垂,與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此時手指會有腫漲的感覺,用腰帶著手臂晃一晃,體會一下肩的感覺,記住這個感覺。
緩緩站直身體,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松。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所以你會感覺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覺,如果有點困惑,如果恰好家裡有小孩子,看看他們的手臂,找找感覺。如果直立後感覺不到手指的漲熱麻,那就是還沒有松透。檢查肩關節。
當你坐著或站著入靜,就想像:這兩條手不是我的,是兩件身外物掛在我的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一旦想別的,或被打擾,感覺就一下消失。手指腫脹是因為各關節放鬆,氣血貫通到手指產生的感覺。
沒有麻的感覺,說明肩關節還沒松到位。沒事的時候就想著,掛著。看現在需要掛的有臉、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來了,就檢查一下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狀態現在,在保持上述感覺的前提下練練起式。(就是手臂平舉到胸前再放下,著重作兩臂平舉)
做法:仿佛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
要點: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時候,能感到肩關節的開展。
松膝(開膝):膝關節不開,則勁會困在膝蓋至大腿上,下盤必然不穩。
松腳腕:腳腕不松,腿部不會真松。松腳腕,如同腳腕處的皮肉雖連,但筋已斷開。即使地面不平,身體中正也不會因地勢原因受影響。
尾閭:尾閭微向上向前託,猶如屁股下面有個你可以隨時落座的板凳一樣,而你也正時時準備坐下。此時尾閭中正。
松腰:腰腹鬆開。下盤充實又似有氣流不斷上湧,因此腰不會死壓下盤,與下盤是牽扯不斷又有彈性的。
想得到太極拳高級的功夫,練拳時放鬆就是非常重要的,不放鬆肌肉就不能快速發放,中樞神經就達不到高度的敏感性。所以說放鬆是練太極拳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