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陳式太極拳內功心法你知道多少?

2025-08-02 11:39:09

太極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世代相傳的國粹。練習太極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強身健體,而且可以放鬆心情。而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流派之一,如果陳式太極拳的招式如果想要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就必須要有內功的輔助。那麼如何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內功,我想這是大家一直關心的問題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然後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陳式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招式都是需要陳式太極拳內功轉化的,所以練好陳式太極拳內功對於陳式太極拳的練習至關重要。下面是對於陳式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的敘述,領架與運襠是陳式太極拳內功的主要手法。

陳式太極拳的兩大內功心法

一、領架

陳式太極拳內功之修煉法,這對我們練陳式太極拳者都十分重要。究竟陳式太極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煉,誰都講不清楚。

對於陳式太極拳這門博大精深的功夫,很多人研究了數百年,依舊沒有研究透徹。

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十年」並不算太長,如果沒有掌握陳式太極拳的正確修煉方法,就算是練幾十年也出不了門。我想關鍵是方法,所謂「引門入路須口授,功夫無息發自修」。這兩句名言,道出了練功的要旨。

有人說古人功夫好,近人理論好。其言確實。自楊家的楊露禪,人稱楊無敵,馳騁天下無敵手。

吳式的吳全佑、吳鑑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畲武功獨厚。古代陳式太極拳各家都有過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傳人中頗有軼聞詳述,這裡不贅。這些功夫皆來自真傳和苦練,沒有什麼捷徑。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內功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基本正確的練法,就是要有一個拋磚引玉的師傅領進門。

所謂「領架」即是學練老師的架子,領悟架式的真蒂。架子正確與否關係到陳式太極拳的質量。

如不得陳式太極拳之神形,則練一輩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當然鍛鍊身體,活動筋骨,還是可以的,這叫普及陳式太極拳。若想精其技,趨大成者,非得老師拳架之神形不可。

性能形動而神靜,意會而勢靈。練陳式太極拳練的就是神、氣、形三者,三者為陳式太極拳之含金量。「神者能輕靈,氣者有剛柔,形者可縱橫。」登此門堂者,方許為初成。所以學練老師的架子,這只是邁出第一步,如何走架運作,這裡不妨作一些比喻。

我們要知道,一個襠是二個胯的組合,當我們在走架、推手時,兩個胯的左旋右轉,它的運作不完全相同,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

例如金剛的最後一個動作,在搗捶時它是前後上下的旋轉,也是由襠胯的組合來完成。所以兩個胯並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整個襠胯的運作,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千變萬化,我們把它叫作變襠。

二、運襠

練陳式太極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練「襠」

襠是內勁的關鍵。陳式太極拳活與不活,全在於襠的運作。襠不活,動作必然呆滯。

襠胯是陳式太極拳的天機。所謂「天機」者,玄機關竅之意,凡動作變化全憑於此。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所以學練陳式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襠。

「襠」是天機玄竅,沒有襠的運作,就不存在趙堡陳式太極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

為了使練陳式太極拳者有所啟迪,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極,克隆某一個太極大師的拳架,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處,其中道理,亦包括於如何運襠,如何駕馭與全身之動作,能觀微而達其精者。

襠跨在陳式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如何運作,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陳式太極拳襠胯的作用。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離開了手,就不存在戲文了。

我想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餘練功幾十年深感「以襠代手」的重要性。如何「運襠」不可不知陳式太極拳高手鄭老師,他之運襠極為精微,雖有若無,顯於見微。

為什麼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顯於形,所以若有若無,使對方不知其深淺,未能知其變化,深藏不露,適於靈變。否則的話,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洩於活機,亦非高人之所為也。

陳式太極拳襠胯之運作還有一種聯想的比喻,它就是像是手錶中的一種叫「鉈飛輪」又曰「鬼推磨」的擺輪。大家都知道擺輪是手錶的基本動力,它是一種不固定擺輪的旋轉,它是手錶保持平衡運轉的動力,且精確無誤。

它與普通手錶的擺輪不一樣,普通擺輪通過一根軸承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走動,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和擺輪本身的重量,造成軸位變化,從而出現速度和走時的偏差。只有像「鉈飛輪」那樣,擺輪不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的時候才能抵消偏差。

這對陳式太極拳來講,它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襠即由兩個胯組成,在一個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是陳式太極拳運作源泉,是陰陽變化之樞紐,動靜開合,虛實變幻之襠機。

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

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璇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內,由內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梁。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門派的陳式太極拳種。餘也曾試著操練過,其理一貫,一通百通,只是各人重視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兩腳著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扣環。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秘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

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四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

秘傳陳式太極拳內功述真

神凝意靜,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貫,一氣呵成,滔滔不絕,長如江流。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論練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會全失靈氣。練拳難得宏驗,打手肇失敗之機,皆為病之在己。故我內家以精神為第一條件第一原則。

意靜:頭腦冷靜。不可心浮氣急,若此,必致四肢失靈、反應失常,伏失敗之徵兆。切切當心在意,置敵人於己意之完全監視中,才能置敵於己控制中。

沉穩:沉穩雖為輕快相對之詞,如欲能輕快,但必從沉穩中下過功夫,否則不能至輕靈之境。所謂輕快,乃謂臨敵每覺遊刃有餘的輕靈,而不是燥急而言。這兩者是顯然有別的。

要求神凝意靜,必當在沉穩中見得功夫,萬不可浮燥。而這個緩字,不要當作慢得錯

過機會講,乃是在緩中以求發現機會,自然可免緩不濟急之弊。

松靜:因有沉緩之教,則易導致凝滯不活之失,務求每一關節、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顧原則。如湯潑雪,須毫無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關節靈活,反應靈敏,不呆不滯,關防得緊,間隙全無,不予敵人可乘之機,反能在敵身信手拈來妙招即得。若非松淨之妙,則何能致此? 不僵:內家練法要求意靜而沉穩,但不可故作殭屍跳舞之狀。此弊也,以致不能達靈活松透之妙。舉凡虛實不分、開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間大病,端在身手有無靈氣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見拙了。要知內家拳跟一般拳術大相逕庭,不懂內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於離棄內家了。內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經過琢磨教育的純勁。若開始入門便私心自用,不肯拋下笨力,豈能夠把內家拳學好?

自然:活動要領,務求適應身體之自然,以腰脊為發動全身的樞紐。凡是不根據自然原則之拳法,直如遣人背負牛軛,徒施折磨,徒增勞苦。內家拳雖是以全身運動與技擊為目的的一種活動,然其開合進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謀合自然原則,求身心能力的再發展。

合度:諺語說「失之毫釐,差之千裡」。練拳的效果問題都受諺語支配。練拳的效果問題,乃是遵守原則的準確性的問題。而交手的勝負,乃是接勁取招的精確程度。這兩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術精奇的核心。餘足難足與論,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競爭活動。生物論之法則曰:最適者生存。文明社會不以戰鬥為生存手段,然縮小範圍,勝敗問題即合度問題,適者恆操勝算。因為搏鬥運動中的技巧問題,實際上就等於從事者的身軀手足之位置、用勁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適問題。平時練拳,須不斷地校正自己,明顯地為這個目的而預備,就在這個「適」字上下功夫。要問勝不勝,先問自己合不合。故應在合度的原則下求磨鍊。

同类文章

穴位圖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

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1、穴位圖: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2、經脈循環: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胃口過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

穴位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穴,圖1)2、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圖足陽明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45穴,圖1)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

穴位圖足太陰脾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21穴,圖1)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箕門 →衝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圖1 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穴位圖手少陰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圖2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2、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膈,聯絡小腸。   「心系」向上支脈:挾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   「心系」直

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共19穴,圖1)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需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繆→聽宮        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                             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2、

穴位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67穴,圖1)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劂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繆→次繆→中繆→下繆→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

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圖2 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示意圖2、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

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圖1)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 勞宮 →中衝              圖1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圖2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2、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圖1)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繆→絲竹空                         圖1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2、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