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如何學習武式太極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則

2025-08-04 15:01:09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養生,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愛太極拳,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喜歡練太極拳了,而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傳統流派之一,也是比較受歡迎的拳法。如果你需要練好武式太極拳就需要知道一些身法及原則。如松肩、沉肘、護肫、騰挪、閃戰等身法,還有要中正、要開合分明、要足下有根等原則,只有學會了這些東西才能更好的掌握武式太極,下面就是太極拳小編來為大家講解如何學習武式太極拳的8大身法及4大原則,相信通過下文的介紹,大家會對武式太極拳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學習武式太極拳的8大身法

1.沉肘

肘關節常有下沉墜落之意,不可上揚高抬。肘沉則臂縮,肩才能松;肘舒則臂長,力始達於指尖;肘裹則氣聚,身勢趨於縝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撐,撐則勁整,多用於以肘擊人。

松肩、沉肘,二者關係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頭必然聳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隨之上抬。氣血就會阻塞了肩、肘關節部位,影響勁力暢通於掌根及指端。肩、肘關節僵滯,走架固然難以輕靈圓活,與人推手更易為人所制。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於涵胸、拔背之順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會受到影響。

2.裹襠

兩腿猶如騎在馬上,兩膝內扣有內裹之意。兩腿下屈,重心下降,則樁步自穩。弓箭步定勢時,虛腿胯根微向內掩,將襠提住;後坐步定勢時,前腿 (即虛腿)胯根要微向內合。能裹襠則兩股與骨盆所成之杵臼關節運轉之地位寬綽,則迴旋便利,為安身之要法。但裹襠不可太過,形成夾襠、尖襠。

3.護肫

兩肘和前臂要護住中線 (頭面及前胸),兩肘要護住兩脅。太極拳是近身作戰,雙方身軀比較靠近,在我打擊對方之同時,要緊緊看顧好自己之門戶。裹襠是下護己襠,護肫是上護己身。裹襠護肫不僅施於推手散打,在演練拳勢中也要時時做到不可須央相背,習慣成自然,實做時才能身法自然合度。遺憾的是有些太極拳手在走架時多不知裹襠護肫,有的書上還把"護肫"寫成"護臀"。說明對裹襠護肫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4.騰挪

拳勢未作之前先意動,手、足、身姿繼有預動之勢,進退轉換皆易,始能氣勢騰挪,而無散漫之心,"視靜猶動"。

5.閃戰

是用極小的動作,突然轉換,迅速發放,周身協調,全神貫注,由腳而腿而腰,貫於兩膊,達於手指,一氣呵成,發勁迅如閃電。

6.尾閭正中

尾閭一詞出於《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十三勢歌》中「尾閭正中神貫頂」之尾閭則指尾骨。何謂 「尾閭正中」,郝月如先生說:「兩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託起丹田(小腹),謂之『尾閭正中』;『我意欲向何處去,脊骨根便直向何處』。」

這樣尾閭上可與整個椎體對準,若串珠繫纍,脊梁自然豎起,脊柔筋韌、瞥力自生。前與任脈中線相衝,尾骨、鼻準、肚臍三點保持上下一線,一動三點皆動。尾

閭與夾脊得中,自然「立身中正」,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尾閭猶如船舵之與船的關係,實為虛實變換之樞紐。習者須潛心領悟,方能掌握其竅要。

7.氣沉丹田

演拳時周身放鬆,體內臟腑也都放鬆,筋骨皮肉各安其位,於是人體重心下降,腹內得到飽滿充實,胸部感到寬暢鬆快。

呼吸要慢、長、細、勻,純任自然,不可過驟,過驟氣易上浮。走架打手如能松肩沉肘,涵胸拔背,就易做到"氣沉丹田",有利於下盤穩固,氣達四梢。

8.分清虛實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實」。武派太極拳以虛實開合為要,運動中兩足、兩手均應分清虛實。其根在腳,兩足必須分清虛實。

虛非全然無力,著地實點要有騰挪之勢,虛腳與胸有相系相副之意;實非全然站煞,精神貫於實股,支撐全身,要有上提之意,自胯至膝至足,關節都要松沉,體重落於足心湧泉,下人於地,不可落在足前掌或足跟。如虛實不分,便是雙重。

以上身法要求相輔相成,互有關聯,對能否練好太極拳至關重要。

練好武式太極拳的4大原則

1.要中正

很多人在練習武式太極拳的初期,都會身型難以掌握。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頂平頭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氣正。其次,為了使身體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必須做好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以摟膝拗步為例,左腳在前成川字步,右肩與左胯合住,右肘與左膝合住,右手與左足合住,右腳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豎門窗時,為了不變形,首先打個"X"來固定框架一樣。

如果你想要練習武式太極拳的外三合,就必須時刻鍛鍊自己的意志力。武式太極拳的中正,並不是絕對保持身體中心與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體平衡。以"金雞獨立"為例,一定要身體略有傾斜,才能保證身體沉穩,即"斜中寓正"。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

2.要"松"、而不"懈"

練拳時精神萎靡,骨節閉合,好象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一樣,頭垂、背彎、胯餘、膝軟,兩手兩臂也是如此,肌肉軟癱一堆。

如果你在行功走架的時候,太過鬆懈,就會顯得無精打採。雖練拳多年,但是情緒不濃,推手時丟癟頂抗,毛病叢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其次,所有骨節都要啟開,筋要鬆開,氣要沉,腰以上的勁往上,腰以下的勁往下,處處都要走出兩稍之勁來。用意不用力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為之懈。所以拳論說,用意不用力,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意氣君來骨肉臣。

3.要"開"、"合"分明

不少人練拳和推手時,知開不知合,知合不知開,拳勢開則散,合則癟,開合分離,根本談不上連綿不斷。行拳稜角叢生,推手時頂抗丟癟,處處受制。

開合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開離不了合,合離不了開,開合同時存在。我們提倡開時注意合而不散,合時注意開而不癟,就是為了防止開合分離。

拳論說,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是千真萬確的。當你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時,你會感開中有開,合中有合,或者叫一開再開,一合再合,達到開合難分的程度。這是練好武式太極拳和太極推手的關鍵所在。

4.要足下有根

盤架推手時,總是頭重腳輕,站立不穩,單腳難以自控,甚至雙腳在地也不穩當。主要表現為虛實變換得不好。前後虛實全靠前倒後移,左右虛實也靠左右搖擺,所以這是造成足下無根的根本原因。

關鍵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穩當。具體做法:如弓箭步,後足實變前足實時,後足要蹬,前足要撐,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實現重心轉移,虛實變換。

用我們的話說,在松沉中進退,在進退中松沉。這樣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軟腿,足下自然穩當有根。

結論:通過對武式太極拳的身法及原則的詳細介紹,大家對武式太極拳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身法正,練拳才易入門。身法乖張,不僅練不好功夫,反會弄出一身毛病。

同类文章

陳式74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口令音樂_74式太極拳音樂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口令音樂下載試聽下載地址:(陳正雷)相關音樂:

陳式46式太極拳音樂MP3下載_46式陳式太極拳音樂

陳式46式太極拳音樂MP3下載    音樂下載:(8分27秒)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83式(陳正雷版)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83式(陳正雷版)

陳式單劍49式太極劍音樂-陳式49式太極劍音樂

點擊名稱下載 或點擊右鍵 選 「目標另存為」 相關連結:

陳式36式簡化太極拳MP3音樂下載_36式陳氏太極拳音樂下載

陳式36式簡化太極拳MP3音樂下載下載地址:

陳式26式簡化太極拳

陳式26式簡化太極拳

陳式83式新架一路太極拳音樂口令

陳式83式太極拳音樂口令 試聽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83式口令下載:

陳式太極拳56式口令和音樂下載

56式陳式太極拳音樂下載  帶口令

陳式56式太極拳比賽伴奏音樂MP3

陳氏太極拳音樂下載在線試聽點我下載:

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43式音樂MP3

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音樂MP3無口令版 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太極拳音樂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