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作文精選:良知的堅守
2024-12-11 16:12:08
良知,是荷底的風聲一陣清風颳過,滿池的翠荷,搖曳生姿,楚楚動人,流轉飄搖出生命之大美而一個人的良知,也像這荷底的風聲啊,你看,與它相伴的人,都是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最美的生命
【良心作文精選:良知的堅守】
良心,是道德的基石,人無良心則不立。王陽明曾道:「良知在人,隨你如何,不能泯滅。」這番警世恆言告誡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遇,無論面臨何種抉擇,都要堅守自己的良心而絕不能違背。
當羽翼漸豐,功成名就之時,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無論是董永的賣身葬父,還是沉香的劈山救母;無論是王祥的臥冰求鯉,還是子路的負米養親,無不閃爍著感恩之心的光芒。韓信位列王侯,依然不忘漂母的一飯之恩,重金相報;李密世名遠揚,依然不忘祖母的養育之恩,辭官侍奉。當他們長大成人,收穫成功之時,沒有忘記別人施與的點滴恩惠,而是永葆感恩的心,盡己所能報答恩情。他們的真情感天動地,人性的光輝也由此綻放!
當命途多舛,人生坎坷之時,要保持一顆仁愛之心。哪怕舟車勞碌周遊列國,孔子也要將「仁政愛民」的思想傳遍天下;哪怕身遭貶謫,屈原也要哀民生之多艱,為民直諫。杜甫即使窮困潦倒、貧病交加,依然心憂百姓疾苦,悲憫天下;海倫•凱勒即使身罹殘疾,命運坎坷,依然關愛孤苦無依的人們,成立多個基金會,救助他人。命運對待他們是如此不公!然而他們並沒有糾纏於自身的憂樂,而是用一雙悲憫、仁愛的雙眼注視著天下蒼生,傾力相助痛苦無依的人們,為素不相識的人一生奔走呼告。常懷仁愛之心,人格的偉大由此彰顯。
當利益抉擇、生死攸關之時,要保持一顆正義之心。當五義士面對閹黨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時,他們毅然選擇從容赴死,堅守正義,絕不違背良心誣陷東林君子;當文天祥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百般誘惑之時,他斷然拒絕,只道「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唱出天地浩然正氣。一股正義之氣始終在他們胸中噴薄激蕩,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令天地為之動容。相比之下,汪精衛通敵禍國,賣國求榮,甫志高出賣同志,換取苟活,又是何等的卑劣!堅守正義之心,激蕩天地正氣,贏得身前生後美名遠揚;拋棄正義之心,見利忘義,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感恩之心,仁愛之心,正義之心,都是人的一生決不能拋棄的良心。無論何時何地,請讓良心永遠相隨。
【良心作文精選:良知的堅守】
何謂良知?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人有不學習就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經考慮就知道的,人的良知.
為何要提良知呢?明代王守仁文治武功,戎馬倥惚,仍不忘講學,講的就是良知.有一次一個鄉紳請他講學,問他:「除卻良知,還有什麼說的?」他用原話回答說:除卻良知,還有什麼說的!」說的多好啊!良知乃個人行走於世間的道德基礎,沒有良知,人同物就沒有什麼差異了;良知乃社會發展的要義,沒有良知的社會只有一條出路,即消失,良知乃民族的黏合劑,沒有良知的民族必會走向滅亡.
良知是個人行為的道德準繩,2009年5月7日晚25歲浙江大學畢業生譚卓在過斑馬線的時候被快速行駛的跑車撞死,肇事的胡斌是杭州某高校的學生,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時並不諱言常和朋友飆車.時隔不久,在8月4日晚上,杭州莫幹山路浙江廣電集團門口,一輛保時捷奪走了17歲女孩芳芳的生命,相比胡斌案,肇事者魏志剛同樣是開著名貴的汽車在鬧市狂飆.
縱觀前後兩個肇事者,無一例外都是「富二代」.擁有優越經濟條件的他們是不是缺少了什麼?是良知!試想,如果他們尚有良知,那麼會為了尋求生理上的刺激而將他人的生命安全置於不顧嗎?如果他們尚有良知,那麼會「前赴後繼」地「爭當」馬路殺手嗎?祖輩父輩創造的經濟條件給他們帶來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可與此同時,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導是不是就匱乏了許多呢?殊不知,優越的生活環境究竟是保證他們前程錦繡,還是讓他們連「良知」這樣做人的根本都拋在了車輪之下.
與個人相比,良知對於社會更是彌足珍貴.有一句「笑話」如是說道:「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中國人喝牛奶,結石!」而但凡心存良知的人看到這句話想必都笑不出來.近些年來,孔雀綠、蘇丹紅、落日黃等化工原料頻頻「走進」食品,而三鹿的「毒奶粉」更是讓國人心寒.作為一名消費者,我不禁要問:企業的良知和社會責任哪兒去了?!
再看看那些撿變質菜來賣的小商販,那些說違心話的記者,那些不以正義而以利益為目的的律師;每個人立足於這個社會,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責任,而履行這種責任的動力往往就是良知的推動.由此,良知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文明與時俱進的社會,筆者不禁呼籲:歸來吧,良知!
【良心作文精選:良知的堅守】
晚飯後,我趴在床上,隨便地翻看著一本雜誌,上面有一句話:「清白的良心是溫柔的枕頭。」我細細地品味著這句話的含義,想起前些天發生在我們家的一件事。
那天,媽媽買完菜回來,把剩下的錢放在鞋架上,突然驚訝地叫著:「我明明帶了50元錢去買菜,花了45元,怎麼還剩10元呢?一定是賣菜的多給找了!」她的神情一下子變得嚴肅了,對我說:「媽媽得去把多找的五元錢給人家還回去。」她一邊穿衣服,一邊嘮叨著:「賣菜的不容易,咱多拿人家了五元錢,吃飯、睡覺都不踏實。」
過了一會兒,媽媽興衝衝地回來了,如釋重負地說:「終於把錢還給人家了,賣菜的那個人自己還沒有察覺呢!還連聲說謝謝。」我不解地問媽媽:「是他自己失誤造成的,你為什麼非得這麼著急地給他還回去呢?」媽媽說:「不是自己錢,不論多少,拿著都不安心。佔了人家的便宜,等於欠了人家的債務,自己的良心是容不下欺騙兩個字的。」
媽媽是一個對每一件小事都很認真的人。她一直用「瓜田李下」的故事來教導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做個有誠信的人,不要佔他人的一點點便宜。其實,生而為人,總與一些事情相連。有些事情,也許並不為他人所知,但也躲不過自己良心的審視,當午夜做夢時,也是良心和靈魂最接近的時刻。
現在我明白了:與人交往時,做什麼還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樣,既讓我們與人為善,從而與更多人成為朋友,也讓我們可以枕著良心這個溫柔的枕頭,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