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年齡最新方案(全文)
2024-12-26 03:45:09
●加快推進結束公費醫療
●職工養老壓力大,三個養一個
●今年新增就業大約1500萬人
●今年基層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
●「漸進式」延遲退休有初步時間表
●央企薪酬改革配套政策本月出臺
南都訊昨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爭取後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5年後,再漸進式實施,每年只會延長几個月。年內有望完成方案制定。
尹蔚民稱,人口老齡化使養老保險基金未來收支平衡面臨巨大壓力。我國從2013年開始,16歲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下降,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14.9%,是3個人養1個人。而延遲退休政策可以一舉數得,但還需要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養老金缺口有多大,會不會出現收不抵支或帳面虧空?尹蔚民昨天表示,目前養老保險都收大於支,但未來面臨巨大壓力,因此要加大擴面徵繳力度,目前符合條件的還有近2億的人沒有參保。
尹蔚民還表示,為應對養老壓力,將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延長交費年限,相應縮短領取養老金年限。希望今年能制定方案,明年報經中央同意後向社會徵求意見,後年正式推出,但不會馬上實施,會有至少五年過渡期。
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將「小步徐趨、漸進到位」,每年只延長几個月的退休時間,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三問延遲退休
1、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老齡化加劇是主因,養老金缺口亦存在
我國現行職工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勞動保險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只有40歲左右。」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說,「而目前,我國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4歲(城鎮更高),企業職工男女平均實際退休年齡只有54歲,明顯偏低。」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學專家王豐認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法定的退休年齡早就不能適應目前的老齡化速度。
有關研究報告顯示,至2030年左右,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30%左右。王豐說,延遲退休年齡對整個社會都是有好處的,應該允許仍能工作又不佔用社會行政資源的人繼續工作。
養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缺口有多大?這又是否為延遲退休的一大原因?
關於養老金缺口的估算最近一個數據是2012年發布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報告稱,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達到18.3萬億元。
如果存在,養老金的缺口在哪裡?原則上,個人所交納的佔工資基數8%的養老金全部進入個人帳戶,單位交的另外20%全部進入統籌帳戶,而缺口指的是個人帳戶裡的錢去支付現在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了。
「從目前的各項數據來看,養老金的缺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應該說現在的數據都不準確。」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群義說,目前存在的缺口主要指養老金個人帳戶的「空帳」、還有統籌帳戶收不抵支的「赤字」。
2、為何要「漸進式」延退?
「給大家一個心理的預期」
尹蔚民表示,實施延遲退休之前,會先把方案公布,實施時間至少要在5年以後,給大家一個心理的預期。尹舉例說,「比如現在公布了這個方案,5年以後才可以實施。如果我是55歲退休,5年以後實施也就是55歲零兩個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歲零6個月退休,就是這樣一個心理預期,漸進式的。」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認為,「小步漸進」是延遲退休較好的方式,既與國際接軌,又能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接受,對社會造成的震動更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也強調,國家不能剛性決定退休年齡,過去「一刀切」的形式過於簡單,人社部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進一步測算養老金帳目,有數據支撐,同時參考民意。
3、延遲多少年?
幾大方案均建議推遲至65歲,男女同齡
尹蔚民說,漸進式的退休年齡政策是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普遍採取的政策,有一些發達國家目前的退休年齡已經是65歲甚至67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目前社會上對這個問題沒有形成共識,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建議。有一部分人贊成採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反對的。截至目前,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銀行等機構已陸續向人社部提交了各種版本的養老保險改革方案。
中國社科院去年底發布一份報告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和建議:從20xx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齡同步達到65歲。
清華大學的專家團隊公布的方案,建議從20xx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延遲退休計劃,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的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教授提出,延遲退休應女先男後或女快男慢,用30年實現男女65歲同齡退休。同時,延遲退休者應在養老金水平上得到補償。鄭功成也強調,延遲退休應堅持小步漸進而不是大步急進。即每年延長2-6個月的工作時間,經過30年左右的推進,實現男女65歲同齡退休。
延遲退休四大理由
勞動力供給總量逐步減少
2012年首次出現勞動力資源總量絕對下降的現象,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
老齡化高峰加速到來
截至2013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已經達到14.9%,總數超過2億,65歲以上佔總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0%。到2020年,60歲以上佔總人口比例將接近19.3%,65歲以上佔總人口的比例將接近13%。勞動力資源與老年人口的比值,2007年為6.85∶1,2012年後急降至4.83∶1。
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大
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即3個在職人員養1個退休人員,到2030年這個比例將變為2∶1。
早退休是人力資源巨大浪費
許多專業技術崗位(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
背景
正副處級女幹部已延遲退休
1951年:政務院頒發《勞動保險條例》,規定男工人與男職員年滿60歲、女工人和女職員年滿50歲時退休。
1955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國家機關中女性工作人員的退休年齡由50歲提高至55歲。
1978年:《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嚴格限定了退休條件,在男工人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外,本人連續工齡必須滿10年。
2008年11月,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就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
2010年9月,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一名養老金領取者,引發「是否應該推遲退休年齡」熱議
20xx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人社部會在2020年前,將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推出來,方案是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辦法。
今年初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通知,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將年滿60周歲退休,3月1日起執行。
專家建議
公務員群體應納入其中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還未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統籌之中,在職時不必支付養老保險費用,退休金由財政負擔,且待遇一般高於企業職工。由此,輿論普遍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成最大受益群體。
方案會不會將公務員群體納入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認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組織部門實施的現行辦法中,60歲退休的公務員58歲就不能再擔任實職了,如果延長到65歲,不知這一政策會不會變。」
參與向人社部提交方案的鄭秉文表示,坊間認為公務員佔便宜的說法並無道理。去年10月開始,公務員群體已開始繳納養老金,財政撥付退休金的制度將逐漸退出,另一方面,隨著反腐深入,公務員已不再是炙手可熱的崗位。
首先應實現男女同齡退休
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議,希望男女同齡退休。中華女子學院劉明輝教授也認為,「延遲退休在社會上的反彈太大,而婦女一直有和男性同齡退休的要求,為何不先讓女性延遲退休?」
區分「退休年齡」與「領取養老金年齡」
「我們講的退休和領取養老金是兩個概念,將來退休的時間是彈性的,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要尊重個人意願經雙方協商同意後,才能彈性延遲時間離開工作崗位,政府只規定一個界限,不參與年齡劃分。」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群義認為,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則不同,「有的人累了,想40歲退休也行,只是沒辦法領取養老金,到了年齡才能領取,所以什麼時候退休是一個問題,何時領取養老金又是一個問題。」
「未來延遲退休方案,將不再有任何職業歧視、性別歧視,在養老金相差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個人可選擇閒暇更多或是拿更多養老金。」鄭秉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