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誤導群眾 Vista評分工具深入揭秘
2024-12-24 20:00:08 1
人們習慣於用種種「標準」「認證」去衡量一些事物的性能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電腦中也誕生了一系列的「評測」軟體,關於穩定性、關於3D性能、關於整機性能等等。一方面可以對已購買電腦性能進行考量,另一方面對於準備購買電腦的用戶,在裝機時,為了避免廠商的誇大其詞,謹防受騙。2007年1月30日,微軟向全球推出全新視窗系統Vista,除了炫麗的外觀,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項重要的改變,微軟在其系統中增加了「Windows體驗索引」(簡稱WEI)這樣一個功能。這個工具可以立刻對電腦的性能做出評價,按照微軟當初的設想,希望藉助此工具「向消費者提供系統所支持的Vista效果的評估」。然而在Vista發布上市之後,微軟當初的「設想「卻發生了不一樣的演繹。
人們對於WEI工具的理解,已經到了將其作為「測試工具」,整體性能評估工具的含義之上。
● 「求一配機方案,要求在Vista下能跑4分以上」
在Vista發布前夜,關於系統自帶的Windows Experience Index工具,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茨這樣對媒體說到,「用戶可以從得分中獲得PC在某一方面圖形或處理器的性能,或者PC的整體處理性能。」非常意外,比爾蓋茨也這樣給它下了一個定義,它是一個衡量性能的工具。
雖然微軟以及在發布之前,已經將「Windows Performance Rating」的名字更改為現在的「Windows Experience index」,就是為了防止消息費者誤解其數值意義,然而作為一個具有評分功能的程序而言,被誤解的情況依然難免。從Vista發售的那一天開始,網絡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用戶發出這樣的問題:
「大家看看我這套3500元配置能跑多少分?玩魔獸+VISTA行麼」
「求一配機方案:要求在Vista下能跑4分以上,流暢運行優品飛車10」
「這個配置在Vista下的得分,玩3D遊戲應該夠了吧」
看得出,用戶們對於即將到手的Vista系統早已蠢蠢欲動,然而在其中也有不少用戶在互相「攀比」著自己的Vista得分,從而引來一系列的爭吵以及升級的念頭。PC產業中從來不缺少「測試軟體」,從玩家們津津樂道的3DMark到耳熟能詳的PCMark整機測試,然而作為系統製造商的微軟卻在其系統中融入評分軟體,讓業界頗感驚訝。同時對於這種「自己的系統搭配自己的測試軟體」的方式,引來不少懷疑的聲音。
這樣的分數到底有何意義?它是否真的能夠客觀的衡量計算機性能?很多用戶都在四處詢問。為此,我們展開了幾天幾夜的測試,以求正果。
● 什麼是Windows Experience index
那麼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Windows Experience index。
Windows Experience Index,英文翻譯過來為:視窗體驗索引。WEI工具可以通過對「處理器、內存、圖形、遊戲圖形、主硬碟」這五項性能對系統進行打分,根據結果對電腦硬體進行評估,給出一個能流暢運行Vista時的性能指數。
有了這個工具,用戶在購買新電腦時,可以判斷所購買電腦是否能夠很流暢的運行Vista。升級時,判斷替換或添加新硬體組件後電腦總的性能。關於「索引」一詞,筆者認為用「指數」代替更為適宜,因為它最終將已一個數值去評定系統的性能,而並非直接給出升級建議或購買指導
在經過簡單的介紹後,下面我們對「Winodws體驗索引」測試項目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解析,以使得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我們測試部分的內容。
文章導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