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2024-12-31 19:28:09 1
2016年10月16日是第36個「世界糧食日」,那麼老師們該怎麼開展愛糧節的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愛糧節糧主題班會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活動目的
1、了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主要是讓大家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使全體同學都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活動形式
小品、相聲、學生代表自由發言、宣誓儀式。
活動準備
1、排練小品《飯堂》。
2、編唱《珍惜糧食歌》。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老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校園裡,在我們的身邊滋生出一種不良現象,你是否注意過,請看圖片(課件演示),學生觀察。
2、師小結:這種浪費現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學們的身上,甚至整個社會浪費糧食的現象都很嚴重。看到這一盒盒被遺棄的盤中餐,你們想說些什麼?板書:「節糧愛糧」主題班會。
二、感悟糧食的來之不易
1、看到了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你們想說些什麼呢?
2、背誦《憫農》
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了。為了宣傳愛惜糧食,提高人們的節糧意識,聯合國把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可見全世界人民都已投入到惜糧節糧的活動之中,讓我們把勤儉節約時刻銘記在心吧!
三、表演小品《飯堂》
臺上出現若干同學,分別為A、B、C、D??圍在賣飯窗口。A懷中抱五個饅頭,被B無意中碰掉了一個,旁者想拾,A用腳一踢,雪白的饅頭如皮球一般在地上滾動起來。C買了一碗菜,端著看了看說:「我不愛吃豆腐、粉條。」說著把滿碗菜潑了個精光。
四、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1、吃飯前自己能吃多少飯就盛多少飯,如果覺得一碗飯吃不了,就先撥出去一部分。
2、吃飯時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飯吃完,不要剩飯,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飯時,如果吃不了應該把飯帶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頓接著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倒掉時,我們要及時地進行制止和勸阻。
五、欣賞相聲《吃飯問題》
同學:咳嗽
A:----,你怎麼了,是不是感冒了?
B:不是,都是那飯,我媽一日三餐,餐餐要我吃四碗飯,兩碗肉湯,再說我飯量小,每天飯後,我肚子撐得鼓鼓的,喉嚨也燙得幹啞了,所以,我每天背著我媽偷偷的吃一半,倒一半。
A:你把飯倒掉了,每天吃得少,難怪你長不高。同學
B:我矮,怎麼了,喜劇演員潘長江說過:「濃縮是精華。」所以我很樂觀,我不為此自卑。
A:有點道理。
B:過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家每天實行「三光政策」。
A:哪三光?不會是燒光,殺光,搶光吧?
B:你把我當成小日本呀,我告訴你我家所謂的三光是飯光、菜光、湯也光。
A:你家飯量這麼大呀,這麼能吃。
B: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都是我倒光的。
A:你把飯倒了,你爸媽沒吃飽怎麼辦呢?
B:管他呢,又不是我沒吃飽。
A:反正你倒飯,浪費糧食是事實,每天吃這麼少,這才是你長不高的原因,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B:還引起古詩來了,飯是我家的,愛倒不倒,你管不著。
討論:他們在生活中有沒有不節約的地方?(學生代表發言)
六、共同宣誓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多少買多少,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勺菜。
4、不偏食,不挑食。看到浪費,勇敢制止。
七、班主任總結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創造;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讓我們繼承這一優良的傳統,節約糧食,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