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4-04-10 20:55:05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
背景技術:
水稻是目前我國在面積和產值最高的糧食作物,無可厚非是保證國家發展的重大基礎,也是迅速發展國家經濟的有力保障,想要快速發展農業,摒棄原有依靠人工育秧尤顯得重要,實現真正的機械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育秧,將大大縮短育秧時間,大大減少人工資源,大大提高秧苗存活率。
目前大多採用自動化育秧設備進行高效化的育秧,而且,目前的自動化育秧設備大多採用自動播種機構,播種機構中的播種器一般為型孔式播種器,氣力式播種器。但是對於型孔式播種器來說,它的播種性能對於對高速播種的適應性較差,而且對與種子尺寸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因為對於種子尺寸的嚴格要求,所以增加了播種前的種子篩選工作量,並且種子在播種時的跳動量較高,不能很好的保證種子的育秧存活率,而對於氣力式播種器來說,它能很好地保證高速播種,但是由於採用空壓原理,對於機器的氣密性要求較高,機構設計方面也較為複雜,而且磨損性高,各種機械零件的調整也很麻煩。
上述的播種機構均存在播種效率低且播種分布不均勻,勞動強度大,並且機構較為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播種機構均存在播種效率低且播種分布不均勻,勞動強度大,並且機構較為複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包括兩個支架、用於驅動育秧盤水平移動的運輸裝置、用於控制所述運輸裝置的開啟與停止的控制裝置、播種箱裝置以及毛刷去土裝置;所述運輸裝置位於兩個所述支架之間,所述播種箱裝置以及所述毛刷去土裝置分別位於所述運輸裝置的上方,且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架連接;所述播種箱裝置包括裝有種子的播種箱以及通過轉動使所述播種箱內的種子落入到育秧盤內的播種器,所述播種器位於所述播種箱的下端,且與所述播種箱相通,所述播種箱的下端設有觸動開關;所述毛刷去土裝置包括用於清理落於育秧盤邊緣無用的種子的清潔毛刷。
進一步地,所述運輸裝置包括多個大皮帶輪、多個小皮帶輪以及多條皮帶,相鄰兩個所述大皮帶輪通過大連接軸連接,且所述皮帶與所述大皮帶輪活動連接,所述大連接軸的端部連接有用於驅動所述大皮帶輪轉動的動力源;相鄰兩個所述小皮帶輪通過小連接軸連接,多個所述小皮帶輪間隔並列排布在兩個所述大皮帶輪之間,多個所述大皮帶輪以及多個所述小皮帶輪間隔並列排布在兩個所述支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播種箱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播種箱固定杆,所述播種箱固定杆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播種箱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別具有開口,所述播種器位於所述播種箱的下端開口處;所述播種箱的下端的開口設有播種調節片,所述播種調節片位於所述播種器的側邊。
進一步地,所述播種箱的下部外側設有調節條固定板,所述調節條固定板內插設有播種調節條,所述播種調節條的兩端分別延伸到所述調節條固定板的兩側,且所述播種調節條上設有齒輪,所述齒輪與所述播種調節片活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播種器的前端設有毛刷,所述毛刷與所述播種器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播種器包括槽輪滾筒,所述槽輪滾筒上設有若干個環繞狀布置的豎直狀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播種箱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槽輪滾筒與所述播種箱之間設有播種盒,所述播種盒為中空狀,且上端連接在所述播種箱的下端開口處,下端連接有槽輪滾筒,所述槽輪滾筒裸露在所述播種盒外。
進一步地,所述槽輪滾筒的兩端與所述播種盒之間分別設有擋圈以及密封橡膠,所述擋圈與密封橡膠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清潔毛刷的外周套有毛刷外罩殼,所述毛刷外罩殼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毛刷清潔裝置包括毛刷調節器,所述毛刷調節器與所述清潔毛刷連接,且所述毛刷調節器位於所述毛刷外罩殼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在需要播種時,控制裝置驅動運輸裝置轉動,運輸裝置帶動運輸裝置上的育秧盤移動;當育秧盤移動到碰觸播種箱下的觸動開關時,播種器轉動,播種箱內的種子隨著播種器的轉動而均勻落入育秧盤中,育秧盤繼續隨著運輸裝置移動,經過清潔毛刷時,育秧盤子邊緣的種子將會被清潔毛刷清除;實現快速播種且播種分布均勻,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播種箱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播種箱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毛刷去土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照圖1~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可以運用在水稻的自動化育秧過程中,實現水稻的自動播種;或者,可以運用在其他農作物的自動化育秧過程中,實現其他農作物的自動播種。
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包括兩個支架12、用於驅動育秧盤水平移動的運輸裝置13、控制裝置、播種箱裝置10以及毛刷去土裝置11;其中,控制裝置用於控制運輸裝置13的開啟與停止;運輸裝置13位於兩個支架12之間,播種箱裝置10以及毛刷去土裝置11分別位於運輸裝置13的上方,且分別與兩個支架12連接;播種箱裝置10包括裝有種子的播種箱101以及播種器,播種器通過轉動使播種箱101內的種子落入到育秧盤內,播種器位於播種箱101的下端,且與播種箱101相通,播種箱101的下端設有觸動開關;毛刷去土裝置11包括清潔毛刷111,清潔毛刷111用於清理落於育秧盤邊緣無用的種子。
上述的自動化育秧設備的播種機構,在需要播種時,控制裝置驅動運輸裝置13轉動,運輸裝置13帶動運輸裝置13上的育秧盤移動;當育秧盤移動到碰觸播種箱101下的觸動開關時,播種器轉動,播種箱101內的種子隨著播種器的轉動而均勻落入育秧盤中,育秧盤繼續隨著運輸裝置13移動,經過清潔毛刷102時,育秧盤子邊緣的種子將會被清潔毛刷111清除;實現快速播種且播種分布均勻,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
具體地,運輸裝置13包括多個大皮帶輪131、多個小皮帶輪132以及多條皮帶135,相鄰兩個大皮帶輪131通過大連接軸133連接,且皮帶135與大皮帶輪131活動連接,其中,大連接軸133的端部連接有動力源,該動力源用於驅動大皮帶輪131轉動;相鄰兩個小皮帶輪132通過小連接軸134連接,多個小皮帶輪132間隔並列排布在兩個大皮帶輪131之間,多個大皮帶輪131以及多個小皮帶輪132間隔並列排布在兩個支架12上。
需要播種時,育秧盤放置在皮帶135輪上,通過動力源,帶動大連接軸133轉動,大連接軸133帶動大連接軸133上的大皮帶輪131轉動,進而,帶動皮帶135運動,皮帶135又帶動小皮帶輪132運動,實現育秧盤的水平移動。
上述的動力源為電機,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動力源可以為其他可以提供動力的器件,並不局限於電機。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將播種箱101固定在運輸裝置13的上方,且提高與支架12之間連接的穩固性,播種箱101的兩側分別連接有播種箱固定杆103,播種箱固定杆103固定連接在支架12上。
播種箱101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別具有開口,播種器位於播種箱101的下端開口處,這樣,當育秧盤觸碰到觸動開關時,播種器轉動,播種箱101內的種子通過播種箱101的下端開口進入到播種器內,通過播種器轉動後落入到育秧盤內。
具體地,播種箱101的下端與播種器之間設有密封條,這樣,可以保證種子不會從播種箱101與播種器之間的縫隙掉落。
為了便於調節播種量,播種箱101的下端的開口設有播種調節片,該播種調節片的下端與播種箱101固定連接,且上端以播種調節片的下端為擺動中心擺動,播種調節片位於播種器的側邊,當需要調節種子輸出量時,可以通過調節播種箱101上的播種調節片,調製種子輸出口大小,從而得到調節種子輸出量的目的。
另外,為了便於操縱播種調節片,播種箱101的下部外側設有調節條固定板107,調節條固定板107內插設有播種調節條105,播種調節條105的兩端分別延伸到調節條固定板107的兩側,且播種調節條105上設有齒輪106,齒輪106與播種調節片活動連接。
通過旋轉播種調節條105,帶動齒輪106旋轉,齒輪106帶動播種調節片的上端擺動,從而調製種子輸出口大小。
播種器的前端設有毛刷102,該毛刷102與播種器連接,這樣,當播種器轉動時,毛刷102也隨之轉動,從而將落入到育秧盤內的種子進行去毛刺清潔。
另外,在播種箱101上設有調速器轉鈕,該調速器轉鈕用於調節播種器以及毛刷102的速度,從而調節播種的速度。
在本實施例中,播種器包括槽輪滾筒104,槽輪滾筒104上設有若干個環繞狀布置的豎直狀的凹槽,凹槽與播種箱101連通;當播種器工作時,種子通過播種箱101的下端的開口流入槽輪滾筒104,並靠重力充滿槽輪滾筒104的凹槽,同時被槽輪滾筒104帶動一起旋轉;處於槽輪滾筒104外面的一層種子在槽輪滾筒104外圈的撥動和種子粒間的摩擦力作用下也被帶動起來,該層的種子速度不等,位於槽輪滾筒104周面上的速度最大,但仍低於槽輪滾筒104的速度,距槽輪滾筒104中心越遠速度越小,直至為零,在該層之外的種子不受槽輪滾筒104作用,僅靠重力作用自流,一同掉入育秧盤內。
具體地,槽輪滾筒104與播種箱101之間設有播種盒,該播種盒為中空狀,且上端連接在播種箱101的下端開口處,下端連接有槽輪滾筒104,槽輪滾筒104裸露在播種盒外;這樣,可以避免播種箱101內的種子無法順利落入到槽輪滾筒104內。
槽輪滾筒104的兩端與播種盒之間分別設有擋圈以及密封橡膠,擋圈與密封橡膠抵接,這樣,槽輪滾筒104的兩端與播種盒之間較為密封,種子不易從槽輪滾筒104的兩端與播種盒之間的縫隙掉落。
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支架12尾端的大皮帶輪131通過大連接軸133與清潔毛刷111相連接,當動力源驅動皮帶135運動時,架尾端的大皮帶輪131轉動通過大軸帶動清潔毛刷111轉動,當育秧盤子經過清潔毛刷102底部時,其邊緣的無用將被轉動的清潔毛刷102清除,避免無用的種子進入育秧大棚出現破壞發育秧苗的整齊性。
具體地,清潔毛刷111的外周套有毛刷外罩殼113,毛刷外罩殼113固定連接在支架12上,毛刷外罩殼113對清潔毛刷102起到保護作用。
毛刷清潔裝置還包括毛刷調節器112,毛刷調節器112與清潔毛刷102連接,且位於毛刷外罩殼113上;通過轉動毛刷調節器112便可以調節毛刷102的升降位置,確定清潔毛刷102的位置和育秧盤頂面相切,不會破壞秧盤內的種子及土壤。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