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近紅外光譜儀測量配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0 21:41: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近紅外光譜儀固體樣品測量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近紅外光譜儀測量配套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近紅外裝置由圓柱體壓樣部分和球形手柄部分組成,其結構單一,壓樣時無法控制相同的壓樣力度,手柄部分較短,壓樣時不得不旋轉用力,存在諸多弊端,表現在:
同一人員操縱或者不同人員操作,壓樣用力都不能保證相同,使模型建立不準確,影響數據準確性;樣品盛裝多少可以自由變量,不能定量控制,同樣影響數據準確性;操作人員旋轉用力,造成樣品杯石英玻璃表面受損,影響使用壽命,影響實驗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簡單實用、易操作的近紅外光譜儀測量配套裝置,以期解決近紅外光譜儀固體樣品壓樣時,不同人員操作壓力不同造成模型不準確問題,以及傳統裝置壓樣過程中旋轉受力造成樣品杯的石英玻璃表面摩擦受損問題,從而保證樣品杯內的固體樣品壓實,固體樣品不透光、表面平整,進而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近紅外光譜儀測量配套裝置的特點包括:手柄、力臂、大直徑圓柱體和小直徑圓柱體,並與樣品杯配合使用;所述小直徑圓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所述大直徑圓柱體;所述大直徑圓柱體的中間位置豎直設置有所述力臂;所述力臂的頂部橫向設置有所述手柄;所述小直徑圓柱體的直徑與所述樣品杯的內徑相同,所述大直徑圓柱體的直徑與所述樣品杯的外徑相同;以所述小直徑圓柱體形成對所述樣品杯內樣品的壓樣結構,以所述大直徑圓柱體形成對所述小直徑圓柱體壓樣的限位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簡單實用,利用互相疊加的不同直徑的同心圓柱體,其中小直徑圓柱體在下方,通過手柄向下按壓,使小直徑圓柱體向下移動嵌入樣品杯中,直至大直徑圓柱體接觸樣品杯外壁,保證了每次壓樣時被壓樣品承受壓力大小相同,即使不同人員操作,每個樣品壓樣力度也相同,壓樣效果好,從而提高了數據模型的準確性。
2本實用新型通過手柄和力臂較長的設計,無需旋轉用力,避免了樣品杯的石英玻璃表面在壓樣時因傳統裝置力臂較短、操作人員旋轉受用力而造成摩擦受損的情況,延長了樣品杯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近紅外光譜儀樣品杯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手柄;2力臂;3大直徑圓柱體;4小直徑圓柱體;5樣品杯;5a樣品杯內壁;5b樣品杯外壁。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一種近紅外光譜儀測量配套裝置由金屬材料製成,包括:手柄1、力臂2、大直徑圓柱體3和小直徑圓柱體4,並與如圖1所示的樣品杯5配合使用;小直徑圓柱體4的上表面設置有大直徑圓柱體3;大直徑圓柱體3的中間位置豎直設置有直徑1釐米,高度4釐米的力臂2;力臂2的頂部橫向設置有直徑1釐米,長度5釐米的手柄1;小直徑圓柱體4的直徑與樣品杯5的內徑相同,小直徑圓柱體4的高度為0.7釐米;是樣品未被壓實前高度的三分之二;大直徑圓柱體3的直徑與樣品杯5的外徑相同;高度為5毫米;使用過程中,將裝置整體覆蓋於裝滿樣品的樣品杯5上部,使其小直徑圓柱體3正對樣品杯中心,操作人員握住手柄1向下按直至裝置的大直徑圓柱體4外壁5b與樣品杯5外側接觸時停止,操作人員無需使用過大力氣,無需旋轉裝置,即可完成壓樣,達到壓樣效果,使每個樣品受力相同,裝樣量相等,近紅外模型更加穩定,數據更加準確。以小直徑圓柱體4形成對樣品杯5內樣品的壓樣結構,以大直徑圓柱體3形成對小直徑圓柱體4壓樣的限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