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伏無線供電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4-04-12 06:42:05 1

本發明涉及無線電能傳輸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光伏無線供電平臺。
背景技術:
太陽能是一種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我國也把開發利用太陽能作為一項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因此一種結合太陽跟蹤技術與無線輸電技術的充電平臺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小功率家用電器中,有許多是由電池供電的,造成了使用不便和廢棄電池的汙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利用清潔能源的便捷高效的光伏無線供電平臺,能夠為一些小功率的家用電器供電,並省去電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光伏無線供電平臺,所述平臺配置有負責電能轉換和發射的發射端及光伏電池,且使用該平臺供電的用電設備需配置有負責電能接收和轉換的接收端,所述發射端主要由依次相接的DC/DC變換器、高頻逆變器、驅動線圈和發射線圈組成,所述接收端主要由依次相接的接收線圈、負載線圈、整流模塊組成,所述光伏電池與DC/DC變換器連接,所述發射線圈為螺旋形且布滿整個平臺,使磁場範圍增大和均勻分布,所述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通過磁共振耦合建立起傳輸通道,所述負載線圈通過緊密耦合從接收線圈中拾取能量,最後通過整流模塊整流後為用電設備供電;所述光伏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經過所述DC/DC變換器轉化為恆壓的直流電,再經過所述高頻逆變器轉化為高頻方波,注入所述驅動線圈,所述驅動線圈將高頻方波轉化為同頻的正弦波,通過感應耦合或磁共振耦合的方式將能量傳送到所述發射線圈中,所述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磁共振耦合,建立傳輸通道,所述接收線圈得以接收能量,所述負載線圈通過感應耦合或磁共振耦合的方式從所述接收線圈拾取能量,並通過所述整流模塊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為用電設備供電。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與有益效果:
1、太陽能為清潔能源,利用太陽能為光伏無線供電平臺供電,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
2、採用本光伏無線供電平臺使用電設備擺脫了電線的束縛,減少電線纏繞等不便之處,且無通電接點設計,可以避免觸電的危險,且省去了電池問題,尤其是去除了傳統電池帶來的汙染和不便問題,為一些諸如照明和各類遙控器的使用帶來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光伏無線供電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發射端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接收端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光伏無線供電平臺能量流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光伏無線供電平臺,配置有負責電能轉換和發射的發射端1及光伏電池3,且使用該平臺供電的用電設備2需配置有負責電能接收和轉換的接收端,所述發射端1主要由依次相接的DC/DC變換器14、高頻逆變器13、驅動線圈12和發射線圈11組成,所述接收端主要由依次相接的接收線圈21、負載線圈22、整流模塊23組成,所述光伏電池3與DC/DC變換器14連接,所述發射線圈11為螺旋形且布滿整個平臺,使磁場範圍增大和均勻分布,以使平臺範圍內任意位置的用電設備都能得到高效供電,所述發射線圈11與接收線圈21通過磁共振耦合建立起傳輸通道,使能量得以在較遠的距離下非接觸傳輸,所述負載線圈22同樣通過緊密耦合從接收線圈21中拾取能量,最後通過整流模塊23整流後為用電設備2供電。
如圖4所示,光伏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經過DC/DC變換器轉化為恆壓的直流電,再經過高頻逆變器轉化為高頻方波,注入驅動線圈。驅動線圈將高頻方波轉化為同頻的正弦波,通過感應耦合或磁共振耦合的方式將能量傳送到發射線圈中。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磁共振耦合,建立傳輸通道,接收線圈得以接收能量。負載線圈通過感應耦合或磁共振耦合的方式從接收線圈拾取能量,並通過整流模塊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為用電設備供電。
以上所述實施例只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發明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