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2 06:11: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
背景技術:
絲印屬於印刷領域,在對各種工業產品的印刷使用較為普遍,其具有印刷成本低,便於印刷作業等優點。
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絲印裝置,包括運輸裝置,和安裝在運輸裝置兩側的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設有絲印裝置,所述絲印裝置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中部安裝有絲網,所述絲網上方安裝有刮板,所述刮板通過刮板驅動裝置與安裝架連接,所述安裝架上還安裝有油墨盒,所述油墨盒和刮板之間通過輸料管連接,所述絲網兩端通過壓網裝置與安裝架連接,這種絲印裝置採用刮刀在網板上進行往復刮動進行印刷,顯然,對於普通的平面印刷來說,該絲印裝置完全完成印刷,但是如果印刷面為球面時,這種印刷裝置即無法進行印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本刮刀裝置可以針對平面和球面進行同時印刷,減少印刷工序,節約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包括橫移軌道和沿橫移軌道滑動的基座,所述基座連接有縱向滑動的重力板和驅動重力板的第一氣缸,所述重力板連接有刮刀機構;還包括橫移驅動機構、橫向弧形軌道和沿橫向弧形軌道滑動的導向座,所述導向座與重力板活動連接,所述橫向驅動機構驅動基座橫向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座包括座板和設置於座板的至少兩個導向滑輪,導向滑輪沿橫向弧形軌道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刮刀機構包括刮刀臂,所述刮刀臂的伸出端滑動連接有刮刀架及用於驅動刮刀架的第二氣缸。
優選的,所述刮刀架包括上接板、下接板和導向柱,所述上接板通過導向柱與下接板連接,所述下接板設置有用於安裝刮刀的裝配頭,所述第二氣缸與刮刀臂固定連接,第二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過上接板並連接可調螺帽。
優選的,所述刮刀架設置有兩組。
進一步的,所述橫移驅動機構包括伺服馬達、第一同步輪和第二同步輪,所述第一同步輪通過同步帶與第二同步輪傳動連接,所述同步帶穿過基座且與基座固定,所述伺服馬達驅動第一同步輪或第二同步輪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橫向弧形軌道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水平軌、弧形軌和第二水平軌。
優選的,所述弧形軌為內凹軌或外凸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包括橫移軌道和沿橫移軌道滑動的基座,所述基座連接有縱向滑動的重力板和驅動重力板的第一氣缸,所述重力板連接有刮刀機構;還包括橫移驅動機構、橫向弧形軌道和沿橫向弧形軌道滑動的導向座,所述導向座與重力板活動連接,所述橫向驅動機構驅動基座橫向移動;本裝置在工作時,由橫向驅動機構帶動基座沿著橫移軌道進行水平滑動,由於重力板與基座縱向滑動連接,所以,當導向座沿著橫向弧形軌道滑動時,由於重力板自身重力因素,重力板自動沿著基座作向下的縱向滑動,進而使刮刀機構實現沿弧形面進行滑動的軌跡,以實現球面的絲網印刷作業,移動完成後,由第一氣缸提升重力板,以使重力板在復位後進行下一次的弧形移動;而導向座在進入弧形移動前為直線運動,所以其也可以將該直線運動作平面印刷,以實現平面和球面的同步印刷,由此可以看出,本刮刀裝置可以針對平面和球面進行同時印刷,減少印刷工序,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包括:
橫移軌道--11,基座--12,重力板--13,第一氣缸--14,刮刀機構--15,刮刀臂--151,第二氣缸--152,刮刀架--153,上接板--154,下接板--155,導向柱--156,裝配頭--157,螺栓--158,可調螺帽--159,導向座--16,座板--161,導向滑輪--162,橫移驅動機構--2,伺服馬達--21,第一同步輪--22,第二同步輪--23,同步帶--24,橫向弧形軌道--3,第一水平軌--31,弧形軌--32,第二水平軌--3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4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滑輪的絲印刮刀裝置,包括橫移軌道11和沿橫移軌道11滑動的基座12,所述基座12連接有縱向滑動的重力板13和驅動重力板的第一氣缸14,所述重力板13連接有刮刀機構15;還包括橫移驅動機構2、橫向弧形軌道3和沿橫向弧形軌道3滑動的導向座16,所述導向座16與重力板13活動連接,所述橫向驅動機構驅動基座12橫向移動;本絲印刮刀裝置在工作時,由橫向驅動機構帶動基座12沿著橫移軌道11進行水平滑動,由於重力板13與基座12縱向滑動連接,所以,當導向座16沿著橫向弧形軌道3滑動時,由於重力板13自身重力因素,重力板13的重量可增加配重或自重等,只需要保證其可沿著橫向弧形軌道3的弧形段進行自動下滑即可,由於導向座16與重力板13為活動連接,所以,導向座16可以根據橫向弧形軌道3的導向實現自轉,重力板13自動沿著基座12作向下的縱向滑動(此時第一氣缸14為無效狀態),進而使刮刀機構15實現沿弧形面進行滑動的軌跡,以實現球面的絲網印刷作業,移動完成後,由第一氣缸14提升重力板13,以使重力板13在復位後進行下一次的弧形移動;而導向座16在進入弧形移動前為直線運動,所以其也可以將該直線運動作平面印刷,以實現平面和球面的同步印刷,由此可以看出,本刮刀裝置可以針對平面和球面進行同時印刷,減少印刷工序,節約成本。
為了使導向座16的滑動更加順暢,所述導向座16包括座板161和設置於座板161的至少兩個導向滑輪162,導向滑輪162沿橫向弧形軌道3滑動。兩個導向滑輪162可以分別設置於導向座16的左端和右端,這樣可以增加平衡力,使導向座16滑動更加穩定。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刮刀機構15包括刮刀臂151,所述刮刀臂151的伸出端滑動連接有刮刀架153及用於驅動刮刀架153的第二氣缸152。工作時,主要由第二氣缸152控制刮刀架153,使刮刀架153上安裝的刮刀與印刷網版接觸,即第二氣缸152控制刮刀架153的升降,從而使刮刀與印刷網版實現分離或接觸的動作。
具體地說,所述刮刀架153包括上接板154、下接板155和導向柱156,所述上接板154通過導向柱156與下接板155連接,所述下接板155設置有用於安裝刮刀的裝配頭157,所述第二氣缸152與刮刀臂151固定連接,第二氣缸152的活塞杆連接有螺栓158,所述螺栓158穿過上接板154並連接可調螺帽159。該方案中最為重要的是利用可調螺帽159與螺栓158的螺接長度,從而可以調節整個刮刀的升降行程,對於適應不同產品的印刷來說,其更具有通用性和實用性。
而為了提高印刷的質量,所述刮刀架153設置有兩組。兩組刮刀架153均設置刮刀,在兩個刮刀之間留有回墨間隙,從而使刮刀在往復刮塗時,該回墨間隙中始終保持有油墨,避免了油墨積聚而出現的印刷不清晰等質量問題。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橫移驅動機構2包括伺服馬達21、第一同步輪22和第二同步輪23,所述第一同步輪22通過同步帶24與第二同步輪23傳動連接,所述同步帶24穿過基座12且與基座12固定,所述伺服馬達21驅動第一同步輪22或第二同步輪23轉動。該伺服馬達21利用同步輪和同步帶24的傳動方式,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基座12的移動定位,從而提供更加精準的印刷精度。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橫向弧形軌道3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水平軌31、弧形軌32和第二水平軌33。其中弧形軌32的半徑、弦長等均與對應需要印刷的產品表面對應,從而使刮刀機構15的走向與產品表面一致。而第一水平軌31和第二水平軌33的運動與現有技術相同,本方案的重點在於結合了平面印刷和球面印刷,實現一次印刷作業完成。
而根據產品印刷表面的不同,所述弧形軌32為內凹軌或外凸軌。當需要印刷的是內凹球面時,則採用內凹軌;當需要印刷的是外凸球面時,則採用外凸軌。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