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的製作方法
2024-04-08 22:21:05 1
本發明涉及肥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苗木種植的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其對於肥料的要求不斷升級,已不僅只滿足於營養的補充,而是針對具體生態環境以及特殊需求,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為目的製備新型肥料。目前市場上常見苗木肥料以速效化肥或尿素等化學肥料為主,營養成分單一且環境汙染大,導致苗木抗病性低,品質差,直接影響了經濟效益,同時因長期過度使用化學肥料,也造成了土壤的板結,影響苗木種植的持續發展,增加了種植的經濟成本。
當光強度超過光合作用飽和所需時,會導致植物光合器的氧化損傷和光合作用能力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光抑制,桑葉中含有的槲皮素、兒茶酸等多種生物活性因子,因其具有強烈的消除自由基作用和抗氧化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光抑制,提高強光下的光和速率,同時還具有緩解植物體的氧化損傷和機體衰老,提高細胞穩定性的功能,從而起到改善植株的生長發育和植物體品質的作用,而槐米中的芸香苷等物質因其能與槲皮素等共同作用與金屬離子形成配合物,進而具有更高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實現對植物體生理活性的進一步促進提高,將二者共同應用於苗木肥料的製備中具有極高的潛力。
ZL200610161312.6提供了一種苗木上施用的專用肥,其特徵在於該專用肥由硫酸銨、磷酸一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磺、硫酸亞鐵、馬拉硫磷按配比混勻而成,其雖然具有促根防病防蟲的功效,但由於基本以化學肥料為主,肥效時間短,附加價值低,且需多次施用,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施肥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金針菇菌渣34-35、氧化鉀2-4、椰漿粉3-4、絲瓜粉26-28、磷酸氫鈣3-5、海泡石粉末2-3、草酸粉末1.2-1.5、EM菌劑2.4-2.6、桑葉37-39、石油醚4-6、槐米29-31、硼砂2-3、石灰水適量、50%乙醇溶液適量、水適量。
所述的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製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槐米置於5-6倍於其質量的水中,將水煮沸後加入石灰水攪拌調整至溶液pH為8.0-9.0,再加入硼砂,繼續保持沸騰30-40分鐘,之後降至室溫過濾,將所得濾液加熱至60-62℃的同時加入鹽酸溶液調整pH為5.0-5.2,在室溫下靜置20-24小時,再經抽濾後將所得沉澱用水洗至中性,在60-65℃下乾燥得乾燥料備用;
(2)將金針菇菌渣、絲瓜粉、EM菌劑混合,投入發酵池中,補水至酵堆最大含水量的51-54%,發酵16-18天,得發酵料備用;
(3)將桑葉曬乾後粉碎並過20目篩,倒入石油醚中,加熱至50-55℃,保溫靜置4-6小時,過濾得脫脂桑葉粉,將其在66-68℃下烘乾,再按料液比1:25-26g/mL加入體積分數為50%的乙醇溶液,加熱至69-71℃後在200-220W功率下超聲提取,將所得物料抽濾後真空減壓濃縮,蒸乾得物料備用;
(4)將步驟2所得發酵料壓榨過濾得乾物料和濾液,將乾物料與步驟3所得物料、海泡石粉末、草酸粉末混合後造粒,得顆粒備用,同時將步驟1所得乾燥料加入到濾液中,加熱至44-46℃,不斷攪拌,並依次加入椰漿粉、磷酸氫鈣、氧化鉀,攪拌均勻得營養液,將營養液均勻塗布在顆粒外表面,冷凍乾燥,即得本發明肥料顆粒。
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通過對桑葉和槐米的加工提取,將其中槲皮素、芸香苷等多種生物活性因子整合到肥料中,不僅易於植物的吸收,還具備了抑制脂質氧化損傷和清除體內活性氧自由基的效應,實現對植物光合器、細胞膜等組織的保護作用,延緩了植物衰老,緩解高溫、強光對植物的傷害,同時槲皮素和芸香苷協同可通過螯合土壤中的金屬離子而在植物體內發揮抗氧化作用,從而降低了土壤中金屬離子的毒副作用,促進了植物的正常健康生長。本發明肥料適用於公路兩旁綠化帶內的苗木種植使用,針對綠化帶土壤受汽車尾氣汙染嚴重的現象,通過草酸粉末中和土壤中鹼性離子,促進土壤鈣鎂平衡,以及海泡石、菌渣等的高吸附性控制粉塵的擴散,輔以微生物菌種協同有機質的添加,對汙染物進行聚集降解,實現了城市道路的環境改善。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製成:金針菇菌渣34、氧化鉀2、椰漿粉3、絲瓜粉26、磷酸氫鈣3、海泡石粉末2、草酸粉末1.2、EM菌劑2.4、桑葉37、石油醚4、槐米29、硼砂2、石灰水適量、50%乙醇溶液適量、水適量。
所述的道路綠化用苗木肥料製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槐米置於5倍於其質量的水中,將水煮沸後加入石灰水攪拌調整至溶液pH為8.0,再加入硼砂,繼續保持沸騰30分鐘,之後降至室溫過濾,將所得濾液加熱至60℃的同時加入鹽酸溶液調整pH為5.0,在室溫下靜置20小時,再經抽濾後將所得沉澱用水洗至中性,在60℃下乾燥得乾燥料備用;
(2)將金針菇菌渣、絲瓜粉、EM菌劑混合,投入發酵池中,補水至酵堆最大含水量的51%,發酵16天,得發酵料備用;
(3)將桑葉曬乾後粉碎並過20目篩,倒入石油醚中,加熱至50℃,保溫靜置4小時,過濾得脫脂桑葉粉,將其在66℃下烘乾,再按料液比1:25g/mL加入體積分數為50%的乙醇溶液,加熱至69℃後在200W功率下超聲提取,將所得物料抽濾後真空減壓濃縮,蒸乾得物料備用;
(4)將步驟2所得發酵料壓榨過濾得乾物料和濾液,將乾物料與步驟3所得物料、海泡石粉末、草酸粉末混合後造粒,得顆粒備用,同時將步驟1所得乾燥料加入到濾液中,加熱至44℃,不斷攪拌,並依次加入椰漿粉、磷酸氫鈣、氧化鉀,攪拌均勻得營養液,將營養液均勻塗布在顆粒外表面,冷凍乾燥,即得本發明肥料顆粒。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發明人在實驗公路兩旁將一批2年樹齡苗木平均分為兩組進行栽種,其中一組使用市售普通肥料作為對照組,另一組使用本發明肥料作為實驗組,栽種過程中其他條件相同,栽種180天後,實驗組苗木均長勢茁壯,具有較高的生長活力,而對照組部分苗木出現死苗、葉片枯黃的情況,栽種3年後,經測量實驗組苗木較對照組株高增加了32.5%,莖粗增加了7.4%,冠幅增加了35.3%,由此可見本發明肥料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