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4-04-11 21:20:05 1
專利名稱: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缸套內孔加工裝置,特別涉及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背景技術:
目前氣缸套的內孔精鏜加工通常是採用專用的鏜床進行加工,加工時需對氣缸套進行固定,現多採用三爪卡盤夾緊固定。而由於氣缸套的壁厚較薄,如果利用三爪卡盤夾緊進行精鏜內孔,容易易產生變形,影響鏜孔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用於氣缸套的內孔精鏜加工時的固定,使氣缸套不易產生變形,從而保證鏜孔質量。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包括一推桿、一下錐套、一上錐套、一第一彈性套、一第二彈性套以及一夾具體,所述下錐套、上錐套、第一彈性套、第二彈性套以及夾具體均為環形套,所述第二彈性套套設在所述氣缸套的外層,所述夾具體設置於該第二彈性套的外層並與第二彈性套之間間隔有間隙,所述下錐套、以及上錐套均設在所述第二彈性套與夾具體之間的間隙內,且第一彈性套處於下錐套和上錐套的軸向之間並通過位於各自端部的斜面對接,所述推桿連接在所述下錐套的一端部,所述上錐套與夾具體固定連接。所述夾具體、第一彈性套以及第二彈性套通過一定位螺栓連接定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結構的工裝通過推桿推動下錐套,使下錐套並與上錐套配合壓緊第一彈性套,通過力的傳遞作用,第一彈性套又壓緊第二彈性套,第二彈性套再壓緊工件。再由於下錐套、上錐套、第一彈性套、第二彈性套以及夾具體均為環形套,因此,各層次之間的壓緊均為均勻壓緊,從而使氣缸套受壓時不易產生變形,有效地保證了鏜孔質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氣缸套內孔精Il工裝10,包括一推桿1、一下錐套
2、一上錐套3、一第一彈性套4、一第二彈性套5以及一夾具體6,所述下錐套2、上錐套3、第一彈性套4、第二彈性套5以及夾具體6均為環形套,所述第二彈性套5套設在所述氣缸20的外層,所述夾具體6設置於該第二彈性套5的外層並與第二彈性套5之間間隔有間隙,所述下錐套2、第一彈性套4以及上錐套3均設在所述第二彈性套5與夾具體6之間的間隙內,且第一彈性套4處於下錐套2和上錐套3的軸向之間並通過位於各自端部的斜面對接,即下錐套2的軸向內端設置有第一斜面21,上錐套3的軸向內端設置有第二斜面31,第一彈性套4的軸向兩端設有第三斜面41,兩第三斜面41分別與第一斜面21、第二斜面31對接,所述推桿I連接在所述下錐套3的一端部,具體是 連接在下錐套3的外端部,所述上錐套3與夾具體6固定連接。[0015]為了更好地定位,所述夾具體6、第一彈性套4以及第二彈性套5通過一定位螺栓7連接定位。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上述結構的工裝通過推桿I向內(圖中為向右)推動下錐套2,使下錐套2向內移動,由於上錐套與夾具體6固定連接產生阻力,因具下錐套2的第一斜面21沿著左邊的第三斜面41向右移動,同時由於力的傳遞,上錐套3的第二斜面31也沿著右邊的第三斜面41向左移動,在斜面的互相作用下,下錐套2與上錐套3配合壓緊第一彈性套4,通過力的傳遞作用,第一彈性套4又壓緊第二彈性套5,第二彈性套5再壓緊工件20。再由於下錐套2、上錐套3、第一彈性套4、第二彈性套5以及夾具體6均為環形套,因此,各層次之間的壓緊均為均勻壓緊,從而使氣缸套受壓時不易產生變形,有效地保證了鏜 孔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推桿、一下錐套、一上錐套、一第一彈性套、一第二彈性套以及一夾具體,所述下錐套、上錐套、第一彈性套、第二彈性套以及夾具體均為環形套,所述第二彈性套套設在所述氣缸套的外層,所述夾具體設置於該第二彈性套的外層並與第二彈性套之間間隔有間隙,所述下錐套、以及上錐套均設在所述第二彈性套與夾具體之間的間隙內,且第一彈性套處於下錐套和上錐套的軸向之間並通過位於各自端部的斜面對接,所述推桿連接在所述下錐套的一端部,所述上錐套與夾具體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其特徵在於:夾具體、第一彈性套以及第二彈 性套通過一定位螺栓連接定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缸套內孔精鏜工裝,包括一推桿、一下錐套、一上錐套、一第一彈性套、一第二彈性套以及一夾具體,所述下錐套、上錐套、第一彈性套、第二彈性套以及夾具體均為環形套,所述第二彈性套套設在所述氣缸套的外層,所述夾具體設置於該第二彈性套的外層並與第二彈性套之間間隔有間隙,所述下錐套、以及上錐套均設在所述第二彈性套與夾具體之間的間隙內,且第一彈性套處於下錐套和上錐套的軸向之間並通過位於各自端部的斜面對接,所述推桿連接在所述下錐套的一端部,所述上錐套與夾具體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工裝在用於氣缸套的內孔精鏜加工時的固定時,使氣缸套受力均勻而不易產生變形,從而保證鏜孔質量。
文檔編號B23Q3/00GK203091784SQ20132006180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鍾望平 申請人:福建龍生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