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坐骨龍:巴西小型美頜龍科(體長2米/坐骨長氣囊)
2024-06-16 15:31:28 1
小坐骨龍是一種美頜龍科恐龍,誕生於1.08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體長普遍為1-2米,屬於小型肉食恐龍的一種,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坐骨非常的不對稱,在左側的坐骨上保留一個小孔,並且在恥骨和坐骨間長有一個特殊的氣囊。它的第一塊化石是在巴西發現的。
小坐骨龍的體型
小坐骨龍屬於小型恐龍,體長最多也只有2.1米,體重只有7公斤而已,幾乎相當於現代的一隻大型犬,但是重量只等同於一隻小兔子,在770多種已經出土的恐龍之中體型僅僅只排在527位,大小和阿瓦拉慈龍、半鳥、巴塔哥尼亞爪龍等恐龍都非常相似。
小坐骨龍的外形特徵
小坐骨龍之所以會取這個名字,也都是因為它獨特的坐骨結構,它完全的保有了軟組織,並且在左側的坐骨上有一個橢圓的孔洞,而右邊也長有一個凹陷,在恥骨和坐骨的縫隙間還長有氣囊樣的東西,這完全驗證了過去有學者猜測的獸腳亞目恐龍存在氣囊的可能性。其次就是小坐骨龍之所以非常輕,也是因為它的骨骼壁異常的薄。
小坐骨龍的化石發現
小坐骨龍的第一批化石是從巴西商人手中買來的,所以具體的出土位置並不是非常明確,最初在00年的時候由一位叫做大衛·馬提爾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了他從一塊收藏於卡爾斯魯厄博物館的石塊中挖掘出了小型恐龍化石,而根據商人的說法很可能是來自巴西的塞阿臘州的石塊,才大致的將其確定為白堊紀早期的恐龍。
直到04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德恩·奈許才開始研究和分析這些化石,最終因為小坐骨龍不對稱的坐骨這一特徵而將其命名為「小坐骨龍」,它的屬名則是由拉丁文中的「小」和希臘語中的「坐骨」兩個詞組成的新詞彙,據說其中包含了不少關節連接還尚存的骨骼,比如肋骨、恥骨、腸骨以及股骨、脛骨等,據科學家判斷這可能是一個未成年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