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植食恐龍:工部龍 體長僅1.5米(非常適合奔跑)
2024-06-16 20:17:10 1
工部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誕生於1.67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體長預估普遍只有1-1.5米。但是由於化石較少,所以工部龍目前還是一個無資格名稱,主要是由於最初的一批化石只有一顆牙齒,因此種屬是沒法建立的,在當時只能保持為疑名,但之後發現了新的化石,所以準備創立「真工部龍」或者「五彩灣工部龍」的種屬來代替它。
工部龍的體型
工部龍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最多也不會超過1.5米,在770多種恐龍中身材只能排在606位,幾乎和爪巴龍是一樣的,但是根據它的後肢化石研究發現,它的小腿骨比大腿骨更加修長,所以科學家推測它奔跑能力肯定不錯,而不是像樹息龍一樣喜歡攀爬到樹上活動。
工部龍的化石發現
在1983年的時候,我國著名的恐龍學者董枝明就將發掘的兩顆牙齒化石定為了正模標本,並且確定了工部龍屬,據說名字中的「工部」指的是杜甫的別名,而因為杜甫的家鄉和化石發掘地都是位於四川,所以便將其稱為「工部龍」。但是僅憑牙齒確立的種屬沒有太大的研究價值,所以一直不被重視。
工部龍屬中有「五彩灣工部龍」和真工部龍「兩個物種,但是它們之間的親緣聯繫證據是完全沒有的,所以在發現第二批化石之後,由於其中發現了不少後肢和尾椎骨骼,比如下頜的碎片、三節尾椎骨等,因此對於工部龍屬恐龍的研究才有了一定的進展,從而發現五彩灣工部龍可能是屬於鳥臀目稜齒龍類的恐龍,並且有人提出將「工部龍」屬直接廢除,並將五彩灣工部龍列為新屬。
當然也有人提出用「真工部龍」來代替,但是截止到目前為止,真工部龍這個名稱還是一個疑名的存在。這些工部龍的化石都大多發掘於亞洲,其中第一批化石就是發現於中國的四川,而後的五彩灣工部龍化石則是發現於中國新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