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24-06-21 06:06:06 1
到二0二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報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高層論述:胡錦濤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實惠,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貫穿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
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
吳邦國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綱領性文件>>
溫家寶
我們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表達了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幾億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使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使改革和發展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為全體人民所共享,使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更加密切,使安定團結的局面更加鞏固。>>
《管子·兵法》上說:『和合故能諧』,就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協調和一致都實現了,便無往而不勝。人內心和諧,就是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都要和諧。個人要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
賈慶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關重要>>
曾慶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社會更加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多方面努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關鍵在各級領導班子>>
李長春: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 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良好思想輿論氛圍>>
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進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創新方法,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力量和良好文化條件。>>
劉雲山:建設和諧文化是宣傳思想戰線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職責>>
周永康: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成思危: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提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係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