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助人的故事:一輩子做善事
2024-06-24 23:52:45 1
一輩子做善事
——益陽市助人為樂模範盧佳祥的家風故事
李禮壹喻惠郭雲飛
「七一」前夕,記者來到桃江縣大慄港鎮碑磯村,採訪了益陽市助人為樂模範盧佳祥的家人及村民。談及家風,其女兒盧冬之說:「父親勤儉持家,樂善好施,扶弱濟貧,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盧佳祥1922年出生在碑磯村一個貧苦農家,1958年入黨,當過20多年村幹部。他做了一輩子善事,在當地德高望重,去年去世後,2000多名群眾自發為他送行。
捐資1500萬元
盧佳祥育有9個兒女。老四盧學之參軍入伍,在邊境自衛還擊戰中英勇犧牲。其他8個兒女都事業有成。兒子盧德之是著名民營企業家,創立了華民慈善基金會;兒子盧建之是萬福生科(湖南)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盧冬之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過春節時,父親盧佳祥都帶著他們給本村和鄰村的高齡老人、五保老人、殘疾人、困難戶拜年,送錢送物。父親年邁後走不動了,子女們代他去慰問。
村支書盧幹軍告訴記者,盧佳祥先後捐款1500萬元,用於修建鄉村公路、橋梁、學校、寺廟、敬老院以及扶貧助學等。2011年,兒女們為他慶祝九十大壽,他將兒女給的30萬元壽禮錢都捐獻給了桃江縣慈善總會。2012年,盧佳祥被評為益陽市助人為樂模範。
3次放棄建新房
「別看我父親捨得幫助別人,自己卻很節儉,家裡連電燈都捨不得多開一盞,抽菸也只抽2元一包的,別人送了好煙給他,他總要拿去換成便宜的。子女們逢年過節給的紅包,他也捨不得花,攢著做善事。」在盧佳祥女兒盧愛之眼中,父親是捨己為人的楷模。
為了修路建校,盧佳祥曾3次放棄建新房。1992年,他的兒子盧德之見老家房屋太破舊,拿出10萬元,要父親將房子修繕一下,但盧佳祥轉手便將錢拿給村裡修公路。1995年,房子多處漏雨,兒女們又拿了15萬元給盧佳祥建房,當時村裡為建學校四處籌款,老人將這筆錢全部捐出,後又出資7萬元為學校添置教學設施。2001年,兒子盧建之給父親20萬元,要他拆掉破舊不堪的老屋,建一棟新房,但老人再次把錢捐給村裡修路。
此後,盧佳祥一直住在老屋裡,只把房子簡單修了一下。
仁心大愛永留存
「父親生前常告誡兒孫們,要常懷仁愛之心,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盧德之說,「父親的教誨,我們謹記在心,並身體力行。」
去年盧佳祥去世後,他的子女們遵照老人遺願,籌資建立益陽市盧佳祥慈善基金會。去年7月,該基金會向遭受洪災的桃江縣三堂街中心衛生院捐贈100萬元。同年,還向桃江縣連河衝敬老院、龍山縣上母小學分別捐款3萬元、3.5萬元。今年4月,盧佳祥基金會啟動「關愛孤兒·夢想起航」助學項目,桃江縣120名孤兒成為首批受助對象,該基金會計劃在近4年內,將其助學項目覆蓋益陽市所有區縣以及常德市、自治州部分區縣。